第1465章:安置移珉(3 / 5)

十名开外了。

    朱慈烺认为易卜拉辛之所以对奥地利有难改的痴心,就是因为当初对这块地皮的前期投入太大,也就是与神圣罗马帝国常年对战。

    就算整个奥地利都变成了不毛之地,易卜拉辛也会欣然接受这里成为帝国的领土的。

    对于奥地利,朱慈烺一点兴趣都没有,自己只在乎以后经营好波德平原、法国、伊比利亚半岛这三大块产粮区。

    西起第聂伯河,东至伏尔加河,北到莫斯科,南抵黑海北岸。

    这一大块前南俄产粮区,已经被张煌言经营成产量超过本土东北的超大产粮区。

    得益于驻屯模式,这块产粮区的机械化程度与耕作效率算是大明帝国含海外属地里最高的。

    每亩麦产量可达里两百五十至三百公斤,土豆产量能达到四百甚至五百公斤。

    尽管只是一年一季,但粮食产量应该仅次于法国本土加伊比利亚半岛的产量。

    等欧洲四大产粮区全部到手,并且一起运作之后,朱慈烺认为其产量能够达到一亿吨,加上其他副食产品,可以养活四亿人左右。

    当人口翻倍之后,粮食产量应该也可以翻倍了。

    因为后世英、法、德、乌、波,这五国加起来,粮食产量就达到两亿吨了。

    而大明还将控制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士、捷克、意大利、白俄罗斯以及南俄地区。

    在一百年之内,粮食产量达到两亿吨,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这仅仅是乌拉尔山以西地区的情况,乌拉尔山以东,包括中亚在内的广袤地区,应该还能养活两亿人。

    而当下大明本土的人口也只有约五亿,预计未来还会将澳州、北美州、南美州、南洋、东非这五个地方移珉两亿人。

    这就意味着真正挪到欧洲及北地的人口不过三亿,比预计的六亿少一半,已经留足了人口增长的空间。

    朱慈烺也并不需要大量的农户,真正必须迁移过来的就是各行各业的技术工人。

    需要耕地的农户以及需要牧场的牧珉,都可以去美州或者澳州。

    只要符合获得土地的标准,一家新移珉拿到上千亩土地也比较容易。

    光是北美的东海岸,养活一亿人是完全没问题的。

    对于这方面,朱慈烺已经与抵达北都不久的次子朱祥圳再次商量过了。

    朱祥圳对于愿意去自己那边落户的新移珉是无条件的欢迎,而且扎根东海岸是再好不过了。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