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按照既定标准,内阁是要安排五个人的,而且是由臣子推选,天子钦定而成。
但鉴于那逆子都可以控制内阁人数,就弄个两个人应付了事,其中一个还是准国仗,崇祯也就不会将内阁成员一次充满了。
首辅为瞿式耜,次辅为高弘图,两个位置给当代大儒刘宗周与知兵的袁继咸预留,余下一个视具体情况而定。
让东林之人来当首辅,这算是给足了东林的面子了,钱谦益也有了不错的差事,再闹腾便是过分之举了。
南都官场被崇祯整饬了一番,看似雨过天晴,实则暗流涌动。
官吏,特别是能参加廷议之人被分为四类——即东林、复社(几社)、北官,南官!
六部尚书加侍郎合计十八人,跟随崇祯移驾南都的北官便占了九人之多。
东林仅有两人,即刑部左侍郎侯恂与吏部右侍郎张玮。
复社有三人,吏部左侍郎张肯堂、礼部右侍郎张溥、刑部右侍郎张采。
“南官”即非东林与复社或浙傥,却为南人,且非随驾而来,有兵部尚书袁继咸、工部左侍郎姜曰广、户部尚书郑三俊、户部左侍郎万元吉这四人。
人数虽然也不是很多,但全都是让东林羡慕嫉妒的肥差,若是攻击不成,便要努力拉拢,以对抗规模庞大的“北官集团”。
这个集团当初在皇帝与太子发生争执之时,都站在崇祯这边,为了随驾,不惜丢官,崇祯自然视其为嫡系,到了南都之后,便会竭力安排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