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者拍手称快,反应非常热烈。
尽管如此,太空旅游依然还是顶着“富人俱乐部”的名号,其实也没说错,15万美元,就算放在欧美发达国家,有多少中产家庭能一次性拿得出这笔钱?还不是因为生活必需,而只是为了在地球的高空晃悠一圈。
而5万人民币,折算成美元还不足8000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算是触手可及。
“这么低廉的收费,公司能盈利吗?”这是在场高管都想问的问题。按照陈文浩之前所说,用于载人的飞行器有四个座位,坐满了也就20万人民币的收入。这么点钱,让飞行器起降一次的费用够不够?
“大家要形成一个新概念,从我们开始,跨大气层飞行器的进步将是跨代式的。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社会的生产能力从手工作坊时代进入到蒸汽机器时代。”
陈文浩解说的声音并不高昂,但是内容却高调得震耳发聩,众人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停住了和同事的小声讨论,将所有注意力都投注到他这里。
“我今天不想谈电推进系统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意义,我只想告诉大家一组对比数据:美国航天飞机服役时期,每次进入太空可负载22680公斤的货物,每次发射的综合成本为5亿美元,每公斤货物送进太空的费用大约是2.2万美元;美国的SpaceX公司,对外宣布其龙飞船载重量超过3300公斤,而且可以从外太空运回同等重量的货物,折算下来,每公斤货物去一次太空的单价不超过2万美元,如果多次发射的话,每公斤费用可以降低到1.8万美元。”
“虽然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进步,费用一直在降低,但是也就这样了,如果还是使用传统的化学推动方式,很难有突破性的变化。”
“而我们将要投产的飞行器,可以重复使用,有效载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