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可是有近两万平米的厂房,如果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流水线,配备个二三千名工人都绰绰有余。即使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也总得有个两三百号人吧。
“各位领导请往这边走,一号区现在已经在运行,我们去看一下。”陈文浩见多说无益,就让现实来证明一切吧。
众人从已经打开的门鱼贯进入厂房内,首先进去的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引得后面的人也加快了步伐。
这是一条专设的参观通道,宽度可容纳四人并行,一侧靠墙,另一侧也是透明的落地玻璃,可以直接看到生产的场景。
前面这些人惊叹的不是这些,而是在目力所及的生产场景中,一个人都看不到。对,没有真人,只有一排排密集分布的机器手臂在毫不懈怠地工作,流水线一边,有数不清的无人驾驶装运小车、运送原料的人形机器人……
从参观通道的起点开始,一辆无人驾驶的叉车模样的货车,将一叠泛着银光的金属板材堆放到一条流水线上,金属板又被沿途的各种形状的机械手分开摆放、削割、定型、钻孔。还不等这边走出十步,原本平直大块的金属板已经化为了一块块小巧的自拍机外壳。
“这条流水线主要是处理外壳和最后总装,接下去这些外壳会传送到喷涂环节上色,再汇入总装流水线进行装配和焊接,就是成品了。”
听着陈文浩的解说,众人按着他所指的组装流程看过去,总算是从眼花缭乱的机械臂运动中看出点名堂:
十几条并列的流水线,其实在节点处都是互通的,不同的流水线负责不同的的步骤,有专门处理外壳的,有组装喷气系统的,有安装电池和摄像组件的……
不同的流水线按照设定好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从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