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坐着19个人:11名从打的出行内部转岗过来的员工,7名他亲自从饿了么带过来的老部下,再加上他自己。
“比当初开拓苏州站时多了一倍。”李武在心里默默比较着,脸上却看不出丝毫气馁。
相反,他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虽然是从零开始搭建团队,但现在的起点和所面临的局面,比当年在苏州站时要好太多了。
当时他面对的是谁啊是如日中天的美团、是财大气粗的百度。
而现在呢他翻开王炜建给他的市场调研报告,目前市场上只有两家主要竞争对手:
第一家是刚在沪市试运营的摩拜单车。
创始人胡玮炜是前汽车记者,另一位创始人王晓峰曾任优步华夏高管。
天使轮由愉悦资本李斌个人投资146万元,后续获得a轮300万美元融资。上个月,摩拜单车在沪市正式上线,用户通过app实名注册并缴纳299元押金后即可使用。
第二家是名为ofo的小黄车。
去年在校园内进行封闭场景测试,跑通运营流程后获得唯猎资本(北大校友基金)900万元天使轮投资,最近刚刚走出校园,在京城开始试水运营。
“虽然我们起步晚了将近半年.”李武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嘴角微微上扬,“但我们手里的资源可比他们多多了。”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郑重地取出一本装订整齐的书册——《从0到1系统化落地新业务可行性方案》。
这份资料是以《关于系统化建设饿了么分站可行性方案》为核心蓝本,经过多次实战总结和迭代演变而成的新业务框架搭建指南。
他手中这个版本是最新的v3.151,而彼岸集团内部流通的正式版本还是v3.14。
随后李武按照之前总结的经验,会议进入实质性阶段,开始部署工作:
任命各岗位负责人,搭建组织架构;
制定招聘计划,扩充团队规模;
联系自行车供应商,建立供应链;
开拓线下渠道,布局运营网络;
会议最后,李武正式将这个新项目命名为“天天单车”。
几天后,通过内部推荐和外部招聘,团队规模扩大了一倍。
李武对人员进行了二次分工,技术团队分为两个小组:
第一组负责共享单车的设计、生产等硬件研发工作,已确定与老牌自行车厂商凤凰牌合作;
第二组主导软件系统开发,包括远程智能锁、定位系统、单车app等
定位技术由高德团队提供支持;
二维码和支付系统接入微信技术;
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解决app与单车智能锁的数据交互问题;
经过预估,团队给出大体时间节点:2个月内预计能达到小范围市场投放。
5月30日,周一。
一个顶着浓重黑眼圈的三十岁左右男子打着哈欠走出地铁站。作为互联网公司的资深程序员,他早已习惯了加班到晚上10点的工作节奏。
虽然公司实行双休制,但工作群的消息就像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把他从休息状态拉回工作模式。
以前每个周末不是这个bug,就是那个紧急任务,他一边吐槽着领导上纲上线小题大做,屁大点事紧急个屁,一边给公司擦屁股。
而这个周末竟然风平浪静到令他有些不太习惯,即便如此,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一想到明天就要上班,就想报复性刷手机,刷着刷着就到了凌晨三点多。
妈的今天一定不能再熬夜了,11点半准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