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把滴滴迁都,另谋生路,沪市再起
这一切还要从月初那天见完陈默说起,他感觉自己和滴滴就好像被下了诅咒一样
国内互联网创业,产品基本都是照抄国外成功的产品,之前案例数不胜数。
反正国外能叫出名字的,在国内也能找到与之对标的产品。
而网络打车这个赛道,国内几家产品无一例外都是抄的uber。
uber是美国推出的一款打车软件。
2010年10月,uber在旧金山正式推出第一版app,uberbck。
短短一年就攻入了法国巴黎,去年4月进军英国伦敦,发展极其迅速,成为美国资本关注的互联网明星企业。
所以无论滴滴打车还是摇摇,哦,现在应该叫打的出行,之前从产品层面来看大家都是半斤八两。
想要有所发展,那需要在地面见真章,毕竟出租车才是属于网络打车这个赛道的流量入口。
至于私家车在交通委没有正式发文之前,现在统一称为“黑车”,谁碰谁死。
因此京城出租车市场就成为了像滴滴、打的这种打车软件的兵家必争之地。
程唯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经过一个多月的发展,现在滴滴平台上已经有将近200多辆出租车。
前段时间他命令公司几十名员工装成公司的托,他们的工作就是打车,按照每天每人400元的标准通过自家滴滴app来打车,天天绕着三环转。
这么做是为了造成滴滴火爆的假象,火爆到让司机抢不到单,形成类似饥饿营销的心里。
随后当他们通过这个软件真的能每天能赚到钱,就会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
同时滴滴还补贴司机每周5元的流量费,这样他们就不会再说滴滴是为了骗流量。
但现在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200名司机,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只有将近一半,而安装滴滴的只有区区48人。
而月初的一场大雪,让他见到了互联网打车的前景。
因为这天,他们没有派出托,当天订单量突破了三百,这是真实的单量,程唯头一次见到回头钱。
但司机太少也不是办法,曾经地推出身的程唯亲自带队,按照他列出的计划,开始在京城展开滴滴的地推工作。
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选择了首都机场的t3航站楼。
为什么选择t3,因为这个航站楼通常涵盖国内、国际地区航线,经常接触高质量乘客的出租车司机,往往智能机会比较普及,并且接受程度较高。
可当程唯带着几个员工来到t3一看,一眼就看到t3航站楼“打的出行”的区域,那边立着广告牌、许多穿着统一蓝白相间制服的人员,每个人都在为出租车司机讲解着什么。
“程哥要不咱换个地方吧t2是不是也行”
程唯想了想,未战岂能先言败,“把咱们摊子也立上,我就不信了.”
随后t3航站楼出口的东侧是打的出行,西侧是滴滴打车,两家开始争夺机场出租车司机。
好景不长,没到半个小时,程唯他们就被机场工作人员给喝止了推广行为。
“为什么那边可以,我们就不行,这不公平。”
工作人员看着他们这装束,明显有些不耐烦,“没看到打的出行海报上面醒目的那行字么,首都机场唯一指定合作伙伴
你们要是成为机场合作伙伴,我也让你摆!
去去去,想推销去别地儿,不要影响我们正常交通秩序!”
程唯脸上阴晴不定,最后一咬牙,“我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