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以后更好的玩游戏,现在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毕竟上一次经过努力转正后,涨的那些工资都能买下游戏主机全家桶了。
毕竟他张超的超,是超越的超!
三部同学工作中的表现,眼睛就是尺的陈默当然能看到。
rank榜虽然人数翻了几倍,但依旧每周稳定更新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现在的人多了,光凭陈默一个人主管评定肯定是不够的,随后陈默把部门内技术比较强的工程师召集到了一起,组建了技术委员会,其中包括黄江吉、严谨、李建超、范典、刘新宇、孙子维、孙鹏,再加上陈默正好八个人。
而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一个议题就是rank榜的评定需要更加的科学和客观,经过众人讨论,从几个技术指标和影响力方式来综合评定。
第二个议题是以半个月为周期进行技术提高分享会,以团队技术长板拔高技术短板,使团队内技术水平有整体性的提高。
随后,陈默把ios这边的工作都初步放给黄江吉去负责,或许攻城拔寨、开疆扩土这家伙稍有逊色,但论守城发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有自己在一旁盯着,出不了差错。
而陈默重点最近都放在微信项目的前期准备中,这可是大事,马虎不得。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真黑格尔!
一个项目其实开发和测试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当然这是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事前准备要极其充分。
做项目就像盖房子,房子盖的好不好,全看地基当时打的牢不牢固。
为什么许多项目明明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实现起来那么繁琐。
客户想要什么其实并不是十分清楚,只知道个大概,但对项目周期要求非常高。
人和人彼此沟通会存在信息认知偏差的,不会做到100%完美理解。
产品经理根据客户笼统的需求去理解去细化,就交给技术去实现。
在不断反馈过程中,会带来许多改动,这就对原本技术实现的复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原本的技术框架需要适应多变的需求,甚至后面许多新改动原本框架并不支持,怎么办呢
硬着头皮在地基上违建,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改动影响颇大的底层,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优先满足业务需要。
随着项目进度的推进,屎山代码就是这样不断成型的。
所有工程师在项目一开始的初衷都是好的,那就是告别屎山,搭建通用的工具,避免重复造轮子。
但他们发现随着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虽然做了这样那样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方案,但每次做着做着都会跑偏,依旧陷入重复造轮子的怪圈。
技术累得要死还写出一堆没有任何成就感和进步的代码,产品被技术挑战被甲方(客户、老板)压榨沟通的濒临崩溃,最后产品验收甲方也是傻眼,最后只能各退一步。
为什么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原因是环境太浮躁。只注重眼前利益,从不看长期发展,说白了就是短视。
这就是为什么原本初创公司一开始做的产品都非常不错,接受了融资之后就逐渐面目全非,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一切向钱看,其他靠边站,资方压力一来,管你什么董事长、创始人,谁都扛不住。
就连强如小雷,在后来股价暴跌还被投资人劈头盖脸训得跟三孙子似的,在房间里输出一个小时,把小雷逼的跑到楼道抽烟缓解濒临崩溃的情绪,当时据传这个资方是老马的妻子张女士,后来被辟谣人可能不一定是,不过事应该是真事,毕竟是小雷自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