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修渠一事(2 / 3)

皇叔且慢 晏十三娘 2293 字 3天前

!”罗处约道。

    赵德昭朝宫人挥了挥手,很快有人取来所需之物摆放在罗处约面前,他拿起笔勾画河床剖面,解释道:“永济渠年久淤塞,但各处深浅不一,若盲目疏浚,或挖浅不足,或掘深过甚,徒耗人力,下官此法,乃借水行平处之理,以木制测具,量河底淤泥。”

    说完,罗处约也已经在纸上画完,他指着图纸道:“取轻质硬木,制成长杆,杆上刻尺度,顶端系小旗,于两岸立桩,拉绳为基准线,确保测量时绳平如准,而后,将浮标垂直插入水中,直至触底,观察水面所淹刻度,即可知该处淤积厚度。”

    乔维岳和杜镐二人懂河道治理,故在罗处约说完后,他们已是大致明白如何操作,但赵德芳站在一旁却是看得皱眉,罗处约又看了一眼赵德昭,见他神情平静,看不出什么来。

    思考了一瞬后补充道:“具体施行时,可将疏浚河段每百步设一标记,编号记录,测淤时,二人立于船侧,一人持测杆垂直下探,另一人记录刻度,每标记处测三次,取均值,以防误差,最后将数据汇总,再标注何处需深挖,何处可浅疏。”

    这法子,较传统目测估挖来说更为精准,避免无效施工,同时更能节省人力,若按照他这么说的话,赵德昭在心里默默算了算,测淤仅需小船两艘,测杆十条,记录小吏两人,三日便可测十里。

    “妙哉!”乔维岳抚掌大赞,“昔年治淮,下官尝苦于淤测不准,罗大人此法,补我之缺啊!”

    杜镐点头,“若辅以《太白阴经》中测平技术,或可更精。”

    “好,那便请诸位详细给出图纸以及施行计划,我会让户部算出耗费,具体再行商议。”赵德昭点头。

    “殿下,”胡思进哪里能落后,此刻也抱拳朝赵德昭道:“殿下,治水需人力,若全征民夫,恐误农时,下官请调厢军协助,既可监工,又能防河工懈怠,另外,下官也愿派兵巡视河道,以防水匪,保漕运畅通。”

    “若是如此,还请朝廷拟一份诏才好,治水乃利民之举,然百姓恐有疑虑,若朝廷告知百姓修渠一事,且言明不误农时,不增赋税,便可使民安心!”杜镐又道。

    “好,”赵德昭点头,回头看向赵匡胤,“不知官家可还有吩咐?”

    赵匡胤虽陪着安安说话吃饭,但耳朵却将他们适才的话都听了进去,此刻只摆手道:“你自去办便好,朕对水利修渠也不明白!”

    “是,臣遵旨!”赵德昭得了话,朝杜镐道:“拟诏一事,便交给杜校理吧,三日...不,五日吧...五日后还请诸位带上图纸和施行方案,来太子府再行商议,如何?”

    “是,下官遵太子殿下之令!”诸人齐齐躬身应下。

    商议完毕此事后,宴会才算真正开始,诸人此刻也放松了心情吃吃喝喝,但口中说的还是适才商议的修渠一事。

    而起初明显的江南国和吴越国两派,眼下也坐到了一起去,说到兴起时频频拱手夸赞,倒是有种相见恨晚之感。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