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这找灵感的办法特别好,一不伤身,二不伤钱,三不伤感情,而且还安全。
她认识一个编剧,为了写话剧的一场戏,让台词更顺畅,拿着录音笔专门上街去录别人吵架的话,但一直没找到灵感。后来有次别人打架,他拿着录音笔去杵着,人一生气,俩人联手把他打了,然后他就来灵感了,边挨打边录,还在旁边加注解,说这段灵感怎么怎么用。
两个打人的大姐服了,问他写的什么话剧,这要是出来了,她们高低得去捧场。
江阳也来兴趣了,“那是什么剧?”
“蜗牛啊。”
许凡首演的时候,江阳还看过。
江阳恍然,那段打架的台词确实不错,两个人同时长篇的台词,然后吵架的时候一起说,既有气势,语速又快,有点像破冰行动中,东叔和辉叔在祖祠对飙的那场戏。
当然,《蜗牛》肯定没那场戏精彩。
不过,这编剧挺有意思的,江阳问他叫什么名字。
“想挖他?”
许凡让江阳趁早歇了这心思,她在的话剧团是国内商业化最成功的话剧团,这位编剧是王牌编剧,是话剧团起家的根本,而且这话剧团是这编剧跟他兄弟一起创建的。
买剧本改编权可能,挖人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话剧不赚钱。
许凡的前东家赚钱,还是得益于话剧把剧本和演员都打磨好了,改拍成电影以后,不说拍十部火十部吧,那也是拍五部火三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