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回事,接不接受是一回事,接不接触是另一回事。
我个人非常乐意尝试新事物,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也有自己的喜好,这样就容易对圈子外的新事物比较陌生。
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开放度,保持好奇心,多交朋友,多打破自己的圈子,去观察学习理解别人的喜怒哀乐。
我在这里也学习了很多。向一些年轻的朋友学习,向一些同龄的其他行业的朋友学习,选一些年长的人生经验丰富的朋友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我们这里有那么多朋友,多少朋友就是多少老师,这本身就是一大乐事和幸事。
……
大乘和小乘
曾经很自然的比较推崇大乘佛教,而对小乘有所排斥,有所轻视,从一接触就是如此。这应该是我们多数人的看法,南传北传在这一点上都是历史的选择。甚至多数人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看待。
这本质上是价值观的分歧,大乘佛教在中国盛行,与中国人的家国集体价值观是不可分割的。这与西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怎么可以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呢?那样下去,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个人享受吗?个人享受是有止境的,最终会变得毫无意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在不断的利他上建立个人存在的价值。
同时渐渐的对小乘佛教也有所理解,有所体悟。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贪婪、恐惧与自私都是天性,而利他需要借助外力。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只能自悟,只能自强、自救。如果是自发的由内向外的改变还有可能,但是要从外向内改变太难了。
这个问题延续下去,会让人比较失望。比如阶级真的会消失吗?还是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