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匿名信点燃的文旅风云(1 / 5)

晨光刚爬上青云镇政府的灰瓦屋檐,肖锋已站在会议室门口。

他西装熨得笔挺,袖扣是母亲去年生日送的银质小天平——法学院毕业生总爱留些仪式感。

指节在门框上轻叩两下,木门发出沉闷的“咚”声,门内飘出刚沏好的龙井香,清冽中带一丝焙火后的焦甜。

“肖主任来得早。”苏绾抬眼,金丝眼镜滑下鼻梁半寸,露出眼尾那抹若有若无的笑。

她的声音像初春溪水,凉而不冷。

她面前摊着份打印整齐的《青云镇文旅振兴实施方案》,边角被折出细密的痕,显然昨夜翻了又翻——纸页边缘还残留着指甲反复摩挲的温热触感。

助理小吴抱着笔记本站在她身后,黑色公文包搭在椅背上,拉链还未完全拉严,露出半截红色封皮的《县域经济发展案例汇编》。

那红得像一道未愈的旧伤,在会议室略显陈旧的米色墙壁前格外刺目。

肖锋关上门,椅子与地面摩擦出轻响,像是某种隐秘的暗号。

他拉开椅子坐下,从文件袋里抽出一沓表格推过去,“这是重点村的闲置农房统计表,王家村老戏台的修缮报价单在第二页,还有……”

“停。”苏绾指尖按住他手背,温度透过衬衫布料传来,微凉却有力,“我看过你写的方案,不是来听汇报的。”她抽回手端起茶杯,青瓷杯沿沾着浅粉唇印,唇膏的香气混着茶香轻轻散开,“创意很好,但执行难度不小。民宿审批要过县住建,非遗展需要文旅局备案,你协调到哪一步了?”

肖锋喉结动了动。

三天前他蹲在老茶树下听王阿婆讲“采茶戏”的传承故事,阿婆缺牙的嘴一张一合,声音沙哑如风吹枯叶:“我们这戏班子,二十多年没上过正经戏台子了。”他摸着老戏台斑驳的柱础,木头粗糙的纹理刮过掌心,突然就想起母亲转院那晚,救护车灯在雨幕里红得刺眼——有些事,等不得。

“王家村、李庄、茶岭三个村的支书昨晚签了承诺书。”他翻开表格最后一页,纸角因反复翻看卷了边,指腹能感受到纸张边缘微微翘起的毛刺,“农房流转协议村民按了红手印,镇里出三成启动资金,剩下的用集体林地经营权抵押。”他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