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风起青云夜未央(2 / 3)

清香在室内更浓了些,“我不是说他做的对,只是...年轻人要会看风向。“

肖锋垂眸盯着茶里的茉莉,花瓣缓缓沉浮,像一个个未出口的秘密。

他知道陈书记没说出口的话:赵国栋是县委书记的老部下,去年刚进常委候选名单;而他肖锋,不过是个刚转正的镇党政办副主任。

“我明白。“他抬头时目光清亮,“但那些住在漏雨土坯房里的老人,等不起风向转。“

陈书记望着他,忽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股子劲,像我当年在公社当文书。“

他从抽屉里拿出个牛皮纸袋推过去,纸张摩擦的声音清晰可闻,“这是我整理的近五年全县扶贫项目资金流向,你要查华辰建设的事,或许用得上。“

肖锋的手指顿在纸袋上。

他想起上周三凌晨,自己蹲在镇政府后巷的公用电话亭,用变声器给省纪委打了匿名电话,说“青云镇扶贫安置楼项目存在质量问题,中标方华辰建设与镇里有利益输送“。

电话亭的铁皮墙壁冰冷潮湿,风穿过缝隙带来远处的犬吠。

“谢谢陈书记。“他把纸袋收进公文包,起身时听见窗外的蝉鸣突然拔高,像根细针挑破了暮色。

手机在这时震动。

来电显示是025开头的固定电话,省纪委的区号。“肖主任?“男声很年轻,带着点金属质感的电流声,“我们收到些关于华辰建设的线索,需要你配合提供份详细说明材料。“

肖锋握着手机走到窗边。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投在墙上像柄未出鞘的剑。

他想起抽屉里那个旧U盘,里面存着三个月来拍的安置楼裂缝照片、村民签字的投诉信、华辰建设工商信息里重叠的股东名单。

那些照片的像素不高,却记录着无数个夜晚他打着手电筒穿梭在现场的身影。

“今晚十点前,我送到县纪委信访室。“他说,声音稳得像块压舱石。

夜里九点,肖锋坐在办公室的台灯下。

桌面摊着六沓材料:项目合同复印件、现场勘测记录、村民访谈录音整理稿,最上面是他手写的《关于青云镇扶贫安置项目问题的情况说明》,每一页右下角都标着“证据链第X部分“。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他左手背上,那道浅白的疤仿佛也泛着银光。

那是半年前周梅把咖啡泼在他简历上时烫的。

那时她冷笑说“北大毕业又怎样,连个招商经理都当不上“,而今天,他在汇报会上念出“青云村实际脱贫率47%,非统计口径63%“时,周梅作为县招商局长坐在第一排,指甲把会议记录本抠出了个洞。

手机屏幕亮起,是苏绾的短信:“云溪茶楼改咖啡馆了,明晚七点,县政府旁的半糖。“

肖锋把材料装进黑色公文包,锁好抽屉时,听见楼下传来汽车鸣笛。

他探头望去,看见陈书记的老捷达开走了,尾灯在夜色里红得像团火,拖出一道长长的光痕。

第二天傍晚,肖锋推开“半糖“的玻璃门时,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带着点秋凉。

咖啡馆里飘着现磨蓝山的香,暖黄的壁灯把木桌照得发亮,角落的卡座里,苏绾正低头翻书。

她今天穿了件米色风衣,领口露出点珍珠项链的光泽,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肖锋注意到她手边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翻到第127页,那章讲的是“基层财政资源错配的制度性根源“——和他上个月在《经济内参》上读到的她的文章,论点几乎完全吻合。

“肖主任。“苏绾抬头,眼尾的弧度像被精心勾勒过,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