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南国太子和其“天师”(一)(1 / 4)

北国的太子结局既如此,那么南国的太子现状又如何呢?

太子刘劭已经二十八岁了。自六岁时被立为太子,他已经做了二十二年太子了。尽管如此,他仍没有获得像魏太子晃那样监国的机会。他的父皇可不像拓跋焘那样喜欢连年远征,因而也就不需要一个留守都城的太子。刘义隆甚至很少离京,离京远的时候,在他的帝王生涯中,只有过三次:一次是西征谢晦,刘义隆也只到过芜湖(即今安徽芜湖),到了芜湖,前方就已经传来了捷报,那时刘劭还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娃娃;另两次离京都是到京陵祭拜祖陵。其他的时候,刘义隆只是到郊外的皇家狩猎场去射雉而已。也因此,拓跋焘曾奚落他“年已五十未尝出户,虽自力而来如三岁婴儿”。

太子刘劭既没有监国的机会,甚至也很少参与朝政。从王华、王昙,到殷景仁、刘湛,再到范晔、庾炳之,再到如今的江、徐,刘义隆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辅臣。于是成年后的太子除了在东宫操练他的军队,剩下的时间就是多读史传,读史传之余,就是和他的心腹张之等人寻欢作乐。近年来,有了始兴王刘濬的加入,太子刘劭的玩法开始渐渐升级,这种升级渐渐变了性质,转为作恶。

但遗憾的是,在他的身边,却没有一个像北国东宫里的直言敢谏的高允那样的大臣。

在这期间,虽有像范晔那样的太子詹事,但他们大都只是虚挂其名不问其事,他们的职责主要还是担任皇上身边的要职如领军将军、左右卫将军什么的。因此,二十多年来,谁人也不曾听到过什么力谏太子之类的中肯的话语。现在担任太子太傅的是江夏王义恭,但他也只是虚挂其名而已,因为一来太子年岁已经大了,也无需他的管教——实际上他也管教不了,况且在诗书方面,太子比起他这个太傅来,也要胜出许多;二来江夏王也有他的大量的东府事务,而在内,他又姬妾众多,耗力不少,况且鉴于前司徒义康之失,他也不愿多管闲事,因此对他来说,太子太傅这个职位,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而已,仿佛只是皇上为重他这个皇弟而授予他的一个名号而已。

拓跋焘率大军撤退之后,宋北方六州残破,生民凋敝,刘义隆就下诏地方官蠲免百姓的租税,劝课农桑,展生产;同时他也让宫内及各王公家都带头蚕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