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和侍臣谈门第名望(2 / 3)

和司空,分领三军,文公死后,他们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而孔门四科,指孔门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它们是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种学术科目,其翘楚人物是颜回、子贡、冉有和子游等人。

“还是那句话:高勋之臣,旷代而一。”

“良剑在于锋利,不在于是否叫做莫邪;良马在于能日行千里,不在于是否叫做骥骜。门望是什么?门望是他们父祖的遗业,而父祖的遗业,又何益于皇家?有益于皇家的,是贤才。如果他有才,即使是屠宰垂钓奴吏等贱民,古之圣皇重用他们而不以此为耻;如果他无才,即使是禹汤、文王的后人,他也只能是个皂隶。因此,大才授大官,小才授小官,各得其所,这才会有和乐升平的盛世。近百年来,人们都说今世无奇才,不如取于名门,这是错的。怎能因世无周公、召公,就废弃宰相之位而不安排呢?陛下应当检校人才的寸长铢重,依次录用,这样,贤才就不会流失了。”

莫邪,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使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其妻莫邪自投炉中,铁汁才出来,这才铸成雌雄二剑: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也有人说,莫邪是吴国大夫,曾铸成宝剑,因以为名。骥骜,指千里马。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辅佐武王灭了商,武王驾崩,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接着东平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继而制定法令制度,再次建造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周公成为圣贤的典范,也成为了宰臣的统称。召公奭,姓姬名奭(召音绍,奭音市),也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他的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他曾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陜而治,陜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并平定叛乱。召公把他的辖区搞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爱戴。传说他曾舍于甘棠树下,后人为了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后世因以“召棠”作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召棠,又作“召伯棠”“召公棠”。

和徐爰交谈,刘义隆往往叹服他的博学多通;但在叹服之余,刘义隆又觉得他并不很了解自己:朕的心中哪里又是看重那门第名望的呢!

先帝能有江山,全凭当初起自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