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选择权的重要性(2 / 6)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2378 字 17小时前

感”包括:

? 被命运宣判,而无法反抗;

? 被人操控,而无法挣脱;

? 被规则框死,而无改写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身患重病的人,即使身体痛苦,却依然坚强;而一些生活无忧的人却因“无意义感”而抑郁。

阿德勒强调,即使你无法改变环境,你仍然可以选择如何看待它、回应它,这种“主观赋予意义的能力”就是人类真正的力量。

这也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所说:

“人可以被剥夺一切,除了最后一种自由——选择态度的自由。”

?

3. 控制权的丧失 = 人格的瓦解?

回到你提出的对比:“死刑犯 vs 被袭者”,前者的痛苦更多来自“被完全控制”,后者的恐惧则混杂着希望。人最难以承受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毫无挣扎空间”的命运感。

控制欲的产生,正是对这种“无力状态”的心理抵御。

? 我们想控制,是因为不想被控制;

? 我们想安排别人,是因为我们内心深处恐惧“命运已定”;

? 而一旦我们真的面临一个完全无法逆转的结局(比如死刑),我们就会意识到:

所有操控他人的行为,最终不过是为了逃避对命运的恐惧。

但讽刺的是:控制别人,永远无法带来自我安全;只有控制自己,接受自己的有限性,才是真正的强大。

?

4. 如何在无力中找到力量?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点,其实可以问:面对命运不可更改的时刻,难道我们就只能绝望?

答案是:不。

你还可以选择:

? 保持尊严;

? 表达自己的情绪;

? 留下有价值的思想或行动;

? 安慰他人,传递希望;

? 甚至用沉默、微笑、坚定的眼神,向世界表明:我依然有选择的自由。

这是一种超越表面“控制”的深层力量。它不依赖外在结果,而来自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