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幼儿式创意行为:
把鸡腿在地上蹭,“看,谁还敢吃?”
3. 地上蹭鸡腿 = 寻求控制权 & 引起注意
?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把握场面的方式”;
? 如果你们大人越在意,他们越可能重复这个行为;
? 当你老婆过来批评,他们的行为就变成了“共同挑战权威”,是一种“联盟式游戏”。
阿德勒强调:孩子的“问题行为”,很多是对“成人关注方式”的回应。
你说得非常精准:“他们是想引起注意。”这正是阿德勒心理学中的关键词:“行为的社会目的”。
?
二、大人的反应,反映了不同的育儿信念
这个场景中,你和你太太的应对方式代表了两种典型的家庭教育风格:
家长
应对方式
背后信念
太太
批评、控制、要求行为端正
行为为中心、权威式育儿
你
解读动机、接纳童趣
目的为中心、理解式育儿
你太太看见的是“鸡腿变脏了”,是行为不当;
你看到的是“他们想被关注”,是情感需求。
这就呼应了阿德勒心理学中对教育的核心要求:
“不看孩子做了什么,要看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当你说出那句“她们是想引起你的注意”时,两个小朋友愣住了 ——
这是他们意识到自己行为动机的瞬间觉察,也是家庭教育中最有意义的时刻。
?
三、鸡腿作为“物质与情感”的多重象征
这不仅仅是一个鸡腿的问题,背后其实还有你童年经验的隐影。你提到:
? 小时候喜欢吃鸡腿;
? 因为鸡腿贵,很少吃;
? 总是羡慕别的小朋友有鸡腿。
这意味着,在你内心深处,“鸡腿”不仅是食物,它还象征着:
“被关注”、“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