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竞标是怎么操作的(3 / 5)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1975 字 1天前

):在所有参与者都理性决策的情况下,最终的竞标结果会趋向一个稳定的最优解,即没有人有动力单方面改变策略。

2. 内部信息泄露:破坏公平竞争的博弈

当有内部人员泄露竞标信息(如竞争对手的报价、条件),游戏结构会发生变化,形成不完全信息博弈,并可能导致市场失衡。

(1) 受益者的最优策略(拥有内部信息的一方)

假设某个投标公司A得到了竞争对手b、c的报价,那么A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压低价格:比竞争对手的报价略低,以确保中标

2.夸大方案优势:在标书中强化自身优势,以提升评分

3.低价中标后提高利润:中标后通过修改合同、追加预算、降低质量等方式弥补低价带来的损失

这种策略短期内能够确保A中标,但从长远来看,会破坏市场规则,导致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 竞争对手的困境(b、c等)

如果b、c等竞争者意识到市场存在内部信息泄露,他们可能采取两种应对策略:

?退出市场:如果无法公平竞争,部分公司可能选择不再参与竞标,导致市场竞争减少

?提高非价格竞争手段:如加大关系维护(公关手段)、提供额外回扣等,进一步加剧不公平竞争

(3) 招标方的风险

?短期损失:可能得到低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因为中标者为了弥补低报价,可能偷工减料或后期追加预算

?长期损害:优质公司退出市场,市场形成劣币驱逐良币(Gresha’s La)现象,整体质量下降

这种情况下,竞标过程已经不再是一个完全竞争博弈,而更像是一种**“不完全信息的操控型博弈”**,最终导致:

1.市场效率降低:优质公司因不愿意参与不公平竞争而退出

2.劣币驱逐良币:投机取巧者更容易中标,最终行业标准下降

3.长期信任危机:如果这种行为被频繁发现,招标方可能会重新设计规则,甚至引入监管

3. 低价中标后不兑现:道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