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港城和内地两边的支持,刚一入局就让台积电、台联电等等企业特别难受。
他们能够联起手来,试图封杀内地在半导体代工生产领域的发展,将人才以及工厂全部撤走,但却没办法封锁身为“港资企业”的苏业豪。
为了吸引设备和技术供应商们的关注,苏业豪一出手就是港城三座代工厂,鹏城两座代工厂,外加被他融资的华晶微电子,华晶目前主要只做晶圆生产业务,也需要升级采购新设备。
凭借这种花钱如流水,不计成本的打法,曰本和欧美的企业当然争相抢占订单,单是光刻机这一项的采购总额,未来五年内计划会超过二十亿美元,采购的光刻机数量多达三十台。
这条消息已经放出去,并且还是张如京先生给的建议。
张如京去年上半年就跟苏业豪沟通过,说既然下定决心要往这一行发展,最好提前表明决心,用“预计产能”去吓唬同行们,迫使他们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大规模扩张。
就跟如今正水深火热,陷入巨额亏损状态的dram存储芯片一样,产能过多势必会导致竞争激烈。
这样一来,出于利润预期考虑,别的厂商就不敢大规模扩张。
一旦代工市场规模变大,订单自然而然便会落入拥有足够产能的苏业豪手里。
看似搏命的打法,却很符合苏业豪的情况。
他比谁都清楚,将来移动终端设备的市场会有多么庞大,哪怕初期亏损又怎么样,只要稳稳拿下几家大厂,例如美国高通、英国arm等公司的订单,往后很快就会用利润抹平发展初期的亏损。
其他公司还会被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