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你说累吧?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站着的,确实消耗体力。
最主要是无聊,让人身心疲惫。
不过,一想到进厂后包吃包住,月底廿二还有一两碎银的薪酬,疲惫顿时一扫而光。
如今一台蒸汽提花机,白班一人可以生产十斤棉布,由于夜班并非通宵,所以一人生产五斤棉布。
换算下来,单台蒸汽提花机一天就可以生产出二十五斤棉布。
这个数据看起来并不起眼,实际上已经是人工产量的25倍。
而大明制衣厂里,总共有五万台蒸汽提花机,每天的产量大得惊人!
一匹普通棉布,在洪武-永乐年间,民间可以售卖200-300钱,这还是在棉花尚未全国普及的情况下。
【明朝一匹布的长度约为4丈(13米),宽度约为0.5米,约重1-2斤。】
明太宗朱棣延续洪武政策,要求北方(如山东、河南)“税粮可折收棉布”,刺激农民种棉,实施全面推广,棉花产量逐年攀升。
后续明仁宗、明宣宗和朱祁镇,陆陆续续都有相关农业政策,到了朱祁钰这一代,棉花产量已经不低了。
奇怪的是,棉花年产量提高,棉布非但没有降价,反而涨到300-500钱一匹?
归根结底,因为大明棉纺织业中心就在江南区域,市场价格一直被江南财团操控着。
他们买着更便宜的原材料,却卖出更高昂的价格,以此谋取暴利。
又因为“税粮可折收棉布”这项税收政策,以此可以抵税。
大明经济的崩溃,并非一朝一夕,纺织业只是一个缩影。
如果朱祁钰不下场解决这个隐患,真对不起他京大历史博士后的身份。
.......
大明制衣厂,并非只是生产棉布,还有加工车间。
如果只是卖棉布能赚多少钱?加工产品才是利润。
可是,明朝并没有缝纫机,基本还是人工剪裁、缝制的流程。
别忘了朱祁钰的身份,他对明中期的历史研究极其专业,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