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带着李蓉一大早就赶往了中山码头。     今天的天气极好,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更能显出空气的纯净。     从下关出发,过夹江,燕子矶,仪征的下一站就是杨洲的瓜州渡了。   ">     沈光林带着李蓉一大早就赶往了中山码头。     今天的天气极好,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更能显出空气的纯净。     从下关出发,过夹江,燕子矶,仪征的下一站就是杨洲的瓜州渡了。   ">

第九十四章 退亲流(1 / 5)

    沈光林带着李蓉一大早就赶往了中山码头。

    今天的天气极好,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更能显出空气的纯净。

    从下关出发,过夹江,燕子矶,仪征的下一站就是杨洲的瓜州渡了。

    跟沈光林的一路畅快不同。

    这些年,江家二姑的生活真的不好过。

    一个六十五岁的老太太,从小也是饱读了诗书的,现在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天天还要养鸡喂猪。

    作为农村人,家里却没有多少可以耕种的田地,也是可悲。

    从前,他们江家不说沃土千顷,几百顷还是有的。

    现在呢,只有芒稻河江心洲的几亩滩涂地,而且每年汛期大概率会被淹。

    这种地块完全就是靠天吃饭的,虽然一年的大部分时间确实是露在外面,但是哪怕有个十天在水下,也长不来庄稼呀。

    除了在旱季种点蔬菜红薯,根本就收不了几粒粮食。

    因此,一家人几乎以打鱼和养殖为生的,鱼米之乡,饿不死人,但是绝对不富裕。

    家里喂了十几只鸡和两头老母猪,一年的花销就全靠它们了。

    但是,又因为这个年代工农的剪刀差特别凶狠,养殖根本赚不到钱。

    前几天,其中一头母猪终于生产了,一口气产了十二楼小猪,刚生产不久,需要细心照料。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