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同时也想儘量减少这场危机给德意志带来的损失。
至於巴尔干半岛那膨胀的塞尔维亚和羸弱的黑山,他们怒火中烧,甚至一度认真考虑要向奥匈帝国宣战(儘管被俄罗斯劝阻),这种反应也算是情理之中,可以暂且放一边。
真正的问题在於义大利。
义大利原本同意奥匈帝国吞併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前提是奥匈帝国归还其占领的部分未收復领土,如特伦蒂诺和伊斯特里亚半岛。然而冷酷无情的奥匈帝国直接无视了义大利的请求。
最终,这成为义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背弃三国同盟,转而投向协约国阵营的直接导火索。
“果然,能阻止这种局面发展最好还是阻止吧”
儘管义大利这个盟友帮不上多少忙,但相比歷史上那样突然反水成为敌国,至少维持现状要强得多。
再者,如果义大利转而背弃同盟,最终承担这一负担的將会是奥匈帝国,考虑到原本的歷史,善后工作显然又会落到德国头上。
“嘖,虽然不怎么情愿,但再怎么说也是盟国,能帮的还是得帮。”
汉斯试图將希腊拉拢到自己这一边也是出於同样的考虑。
事实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希腊表现是好是坏並不重要。
想要让希腊成为我方盟友的根本原因,无非是为了减少不可预见的变量,同时减轻奥匈帝国在巴尔干战区的负担。
“当然,从牵制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的角度来看,希腊所处的地缘政治和外交位置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此外,实际上希腊在这个时代並不像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孱弱。
比如就在几年后的巴尔干战爭中,希腊动员的陆军兵力少於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却仍能相对轻鬆地击败奥斯曼帝国军队。
更重要的是,希腊是巴尔干眾多小国中唯一拥有现代化强大海军的国家。
在巴尔干战爭中,希腊海军屡次击溃奥斯曼海军,封锁达达尼尔海峡,成功掌控爱琴海的制海权,切断了欧洲奥斯曼与亚洲奥斯曼的联繫,立下了赫赫战功。
保加利亚军队在担任巴尔干同盟主力、凭藉希腊海军的助力贏得战爭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