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不错的待遇(3 / 3)

快为国家效力,没错,就是大明。

麻达二郎找到了石亨,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石大人,外臣有事要上奏。”

“说就说,找什么?”

石亨现在心思全在军港和船坞上,跟一个倭人没什么好谈的。

“石大人,其实……倭国现在正闹内乱,各个大名支持不同的伪王,就像我们中原的战国时期。”

心态一变,麻达二郎说起这些来也变得自然了许多,没等石亨回应,他又接着说道:“所以倭国无法控制倭寇,毕竟倭寇是各个大名指使的,不只是长岛,还有浙江舟山、福建东番,都有倭寇。”

说完,麻达二郎长长地叹了口气,望着石亨说:“外臣想把这件事上报朝廷,不知石大人怎么看?”

石亨摸着下巴,目光锐利地盯着麻达二郎。

之前那些倭寇的审问,石亨也听说过一些,比如浙江的商人和倭寇勾结,又比如东番那边好像又有蒲家的余党在活动。

“你不想当外臣了吗?”

石亨咧着嘴问道。

麻达二郎认真地点点头:“回大人,倭国是怀着野心而不是感恩,自从有了‘日本’这个名字开始,就打起了坏主意,自称日出之国,可见其心思不正。我现在做外臣,不过是弃暗投明罢了。”

外国人能在大明朝当官,这事儿不是没有过。

历史上有个叫金涛的高丽人,就通过了科举考试,太祖让他当东昌府安丘县丞,他以不懂汉语、年老亲人需要照顾为由推辞,回到高丽做了右司谏。

大明朝的科举,并不限于中原人,周边小国也会发布科举诏令,当地人可以从乡试开始考,一路考到京城。

金涛在大明只能当个县丞,回去却能当朝廷官员,这就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道理。

现在回国的人,从华夏离开的留学生,在当地大多都有不错的待遇。

留在国内的也不少,但能通过科举脱颖而出的终究是少数。

东番的蒲家,原本是泉州的海商,也是贩卖香料的商人。

宋朝末年,因为帮助平定海盗有功,被任命为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使,后来又被授予福建、广东招抚使,统领闽、广一带的船只。

德佑二年,宋帝景炎在文官武将的护送下乘船逃往泉州,蒲寿庚却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城。张世杰强行拿走了蒲寿庚的许多船只和物资,而蒲寿庚则杀害了泉州的南外宗室、士大夫以及淮军士兵,于十二月初八向元朝投降。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