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世纪,再看见熟悉的题目,才有了实感。
原来他们也才离开学校一周,几乎没有落下多少东西,一切都还赶得上。
这张卷子,徐明志和徐明书两个人都做得相当不错,拿到了80分,剩下20%拿不到的分纯属是花晚迟为了为难大家灵活变换的题型,俗称难题。
才初一,大家还没有学到物理化学,现在最主要的难题就是数学和英语,语文虽说想考得好不容易,但再差也差不到哪去。
每周,花晚迟会整理出一本小小说和散文选集,再给出一本着名的长篇小说给大家阅读。
读得多了,未必就能提高语文成绩,但语文想要考得好,这些功夫是很必要的。
像是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花晚迟整理出必背点,每天拿着嗷嗷背就完事了,这些并不如语文数学那几科分数占比大。
徐家兄妹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自然,花晚迟就得用上一些邪修的方法了。
其他同学必须得花时间一点一点积累,夯实根基,徐家兄妹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花晚迟直接上套路。
各科会考什么题型,什么题型有几种出法,每种出法可以用什么固定办法应对。
没错,这就是后世的应试教育,课本上来来回回就那些东西,出题也很少玩出新意,老师们摸清套路,就这么教学生。
毕竟从实际上说,课本内容本身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学习最大的意义就是考试。
所以,能拿到高分就是最重要的事。
只有考上了好大学才会有那个机会继续去学习。
考上大学后,可以探索的是更深入广阔的地带,课本上那点东西就更是微不足道了。
况且,在就业压力面前,浩如烟海的理论知识远远不如学一门技能或是实践经验有价值。
自然,这种教育体系下,最重要的就是应试。
眼下这个年代考试很重要,但花晚迟并不想让同学们变成只会考试的机器,因而她会让同学们积累。
可是徐家兄妹只有这么一个考试机会,只要能通过考试,其他都是次要。
所以花晚迟抛掉其他东西,只教他们一件事,那就是考试。
她把初中阶段,各科要考的知识点整理成几个模块,每周让徐家兄妹只做一件事。
就是把一个科目的一个模块学透。
然后刷题,狠狠刷题,循环刷,反复刷,尽可能拿到最多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