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再多的荣耀,也换不回她的弘儿了!
殿外熏风裹挟着艾香穿堂而入,与空气中未散的哀戚交织缠绵。
五月十五,
李弘三七之期未满,纸钱燃尽的灰烬仍在晨光里浮沉,宛若亡魂未散的余息。
雕花窗棂将晨曦切割成碎金,斜斜洒在阶下躬身肃立的文武百官身上,
他们手中捧着的奏折,字字句句皆绕不开核心:恳请天皇立储。
武媚娘端坐于李治身侧的凤椅之上,素色丧服未褪,眼眶红肿依旧,
那抹艳色尽敛的素白,更衬得她面色沉凝。
她垂着眼帘,任大臣们此起彼伏的奏请灌入双耳,
心中的悲痛与愤懑如惊涛骇浪,交替翻涌不休。
前几日灵前,这些人还垂泪顿,口口声声说着“太子千古”
“臣等不舍”
的悼词,
可如今,她的弘儿尸骨未寒,棺椁未葬,
他们便急不可耐地提立储之事,哪里有半分对故太子的敬畏之心?
“天皇陛下,”
户部尚书许圉师率先出列,躬身叩奏,声线铿锵却难掩急切,
“太子殿下猝然薨逝,储位虚悬,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如今天皇龙体欠安,若不尽快择贤立储,恐生叵测之变,还请陛下早做决断,
以安社稷!”
他话音未落,张文瓘便紧随其后,高声附和:
“许尚书所言极是!
如今边境虽暂得安宁,但若朝中无储君坐镇,
一旦外敌来犯或内乱滋生,我大唐恐难应对危局。
臣恳请天皇陛下从皇子中择贤而立,以固大唐根基,安定四海民心!”
大臣们纷纷颔应和,你一言我一语,言辞看恳切至极,
目光却皆绕开武媚娘,仿佛她是殿中透明之人。
宫外关于“天后弑子”
的流言蜚语,自然瞒不过武媚娘的耳目。
她心中冷笑一声,这些人的心思,她如何不知?
他们哪里是真的忧心“社稷不稳”
,
分明是忌惮李治龙体虚弱,怕朝政大权彻底落入她的手中!
这些年,她辅佐李治处理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