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敛衽垂眸,神色庄肃如寒潭映月,掷地有声:
“臣妾随皇上综理朝政这么多年,”
“朝中大小庶务,臣妾虽然不敢自诩样样精通,但十之八九皆能洞悉症结,了然于心。”
她抬眸望向李治,目光中既有臣子的恭谨,亦有知己的恳切:
“如今皇上龙体欠安无法理政,太子又需要静养,不能操劳,”
“满朝文武虽然各司其职,却始终需要人总揽全局、统筹调度,”
“如此方能确保社稷安稳。”
“而臣妾就是那个深明社稷为重、私念为轻,能居中调和文武、护佑江山无虞的不二人选。”
话音稍顿,她话锋转向核心诉求:
“只是往日臣妾只能于珠帘之后听政,”
“百官奏报需要辗转传递,政令下达亦是多番周折,”
“稍有延误便可能错失良机,甚至酿成纰漏。”
“皇上需得赐臣妾一个可直接处理朝政的名分,”
“让臣妾不必再居于帘后隔靴搔痒,才能更高效地为陛下分忧,”
“让朝堂诸事井然有序,不致因君臣沟通不畅而受阻。”
李治闻言,目光落在武媚娘身上,显然对武媚娘的话在认真思考。
这些年来她在朝政上的辅佐确实展现出了远常人的政治才能,
甚至胜过朝中诸多老臣。
若没有她的日夜辅佐,自己这病体恐怕早已支撑不住,
大唐江山也未必能有今日的四海升平。
此时,立于一侧的太子李弘亦上前一步,神色恳切。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少不更事、对母后心存芥蒂的叛逆少年。
这些年,他亲眼目睹武媚娘在朝堂上的雷厉风行与在后宫中的细致温情,被她的政治才能深深折服,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他褪去了年少的浮躁,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权衡朝堂利弊、兼具仁心与远见的储君。
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勘破了过往的偏执与误解,
曾以为母后的每一步筹谋都是为了独揽大权,是为了架空皇权、压制宗室,
如今却全然读懂了那份深藏在雷霆手段后的深沉母爱。
他清晰地感知到,母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