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家位于棉纺路,这里在过去存在着一家国营的大型棉纺厂,厂里职工最多时有1500人,产能达到5万份纱锭。     由厂区所衍生的由职工家属经营的小卖部、餐厅、理发店、子弟幼儿园陆续开张,逐步形成了高度依附厂区作息的产业。   ">     陈霞家位于棉纺路,这里在过去存在着一家国营的大型棉纺厂,厂里职工最多时有1500人,产能达到5万份纱锭。     由厂区所衍生的由职工家属经营的小卖部、餐厅、理发店、子弟幼儿园陆续开张,逐步形成了高度依附厂区作息的产业。   ">

088 再不给我就咬你了!(二合一!求订(1 / 10)

    陈霞家位于棉纺路,这里在过去存在着一家国营的大型棉纺厂,厂里职工最多时有1500人,产能达到5万份纱锭。

    由厂区所衍生的由职工家属经营的小卖部、餐厅、理发店、子弟幼儿园陆续开张,逐步形成了高度依附厂区作息的产业。

    曾经是县城城区最为繁华的地域,陈佑的妈妈陈霞、冯晚橙的父母,以及江涛的父亲也都是曾经的棉纺厂职工,陈佑在这条街度过了慢悠悠的童年时光。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98年国营企业改制,棉纺总厂改革为纺织集团,三分之二的职工在这场改革里下岗,棉纺路就变得慢慢冷清。

    而在这场下岗潮里,陈佑的妈妈陈霞就是被波及的一员,下岗后她靠着在别人的服装店做工来养活陈佑。

    直到近些年,陈霞才开始在家楼下开了个小小的裁缝铺,靠帮人改衣服赚些生计,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店铺生意。

    其实陈佑知道妈妈一直有想开一家服装店的梦想。

    所以当自己的音像店挣到第一桶金的时候,陈佑第一件事就是跟妈妈提开店的事情。

    不过这个提案被妈妈陈霞给拒绝了。

    她不愿花儿子的钱。

    陈佑骑车带着江宁冯晚橙到棉纺路,江宁远远看到一辆白色电动车停在街边,当即指着电动车望向陈佑。

    “是奶奶的车!“

    “你眼力可真好啊,宁宁。”

    陈佑将车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