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这是一件老仿(4 / 5)

何?”

柴老板低头琢磨了一下,随后一拍桌子,表示同意,“我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什么来!”

“那我们就先从青花、釉里红的工艺上说说!”陈阳伸手将罐子拿到了自己面前。

先来说釉里红,釉里红最是敏感,釉里红的工艺原理是以铜为着色剂,按图案纹样绘制在陶瓷坯体的表面,再罩上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1250到1280℃高温烧制而成。

炉中火候稍有欠缺颜色就不够纯粹,不是偏黑就是偏灰,火候稍过,铜离子又从釉层中溢出,或出现飞红,或干脆褐色。要想制出一件品相优秀的釉里红温差允许的差额大概在10度,在古代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

“釉里红发源于元代,兴于明初,成型于永宣时期,”陈阳摸着大罐,边看边说道,“所以,自古就有要想穷,烧铜红一说。”

“即便在元代、明代初期,最有经验的窑工,一炉推进去,也不敢保证能烧成一件成品,可见这火候有多难掌握。”

说完了釉里红,再来说说青花,青花和釉里红一样,同属于釉下彩,也是在素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青花的理想发色温度大约在1300度左右。

陈阳轻轻拍拍罐子,眼神看了柴老板一眼,“从工艺上来讲,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巨大,在瓷器烧制过程中两种工艺的组合并不是简单的1+1数学问题,尤其这两者是青花和釉里红,青花和釉里红两者对窑温和气氛要求不完全相同。”

很多时候青花烧得好看,但釉里红就可能变成釉里灰;釉里红烧的好看,青花发色就又灰了。所以兼顾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温区非常非常窄,要将这两种颜色较好的呈现在同一器物上,就要掌握住同时满足两者要求的那一团细微的火,难度更是呈几何上涨。

“自古以来青花釉里红都非常难烧,这两种釉色,分开烧都很难,要想将这两种釉色在同一件物件上体现出来,可以想想难度有多大。”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元青花物件上就能看出,釉色青白偏浑浊;而元代烧制的釉里红,釉里红呈色偏灰,有明显的晕散和烧飞现象,甚至到了洪武年间,那釉里红颜色都发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