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们在出操先生口令下列队,动作非常娴熟。
男生与女生被分开,中间隔了三四丈。
如此泾渭分明在崇祯眼里有点不伦不类,不过已经是社会的莫大进步了。
“一二一,一二一,立定!”
“稍息!”
“向右看齐!”
“向前看!”
“立定!”
姿体动作整齐划一,时间最短的一年级新生都已入学一两个月,看来平时出操练得不错,绝不是临时凑合。
“第一套儿童军体拳操,预备”
“弓步冲拳,一二”
每出一招吼出一声,孩童声音虽较为稚嫩,却也有模有样。
这群孩子中小的六七岁,大的恐怕已经十四五,以前没读过书的大孩子们都被招了进来。
官地强制少年儿童必须上学,年龄大点就大点,劳动力重要,知识更重要。
崇祯要求不高,大明人最起码得念个小学毕业,千万别被人卖了都看不懂卖身契。
“弹腿右冲拳,一二”
仔细观望一阵,从男生队伍中看到了两个小屁孩。
朱慈烺、朱成功二人动作似乎更加标准,得益于他们多少有点功夫底子,比普通人略强。
而女生里的朱媺娖,就更与众不同了。
过去宫里伙食虽差却也比普通老百姓好,顿顿饱饭长得比一般女娃高,一招一式仿佛还带着些许杀意的味道。
“击腰锁喉,一二”
“收”
“向右看齐”
“队伍靠拢”
“向左转!”
“沿操场跑步五圈,一二一一二一”
脚步声阵阵,孩童们迈开了步子。
官地属于皇室产业社学资金充足,操场全都用煤渣作以铺垫,即便下过小雨后也不影响学生正常出操。
其它地方的社学或许就不一样了,大明百废待兴,能有个清净地儿读书就已不错。
崇祯暗自下定决心,再苦也不能苦了大明的未来,教育方面还得持续加大投入。
五圈跑完,孩童们重新列队集合,在口令下靠向点将台。
“启禀陛下,第六社学全体师生到齐,请陛下指示!”
祭酒上前几步,于台下作揖请示。
“免礼!”
“谢陛下!”
训话是必然,到了一个地方不说两句,那还叫啥皇帝。
接过王承恩递上的简易铁皮扩音筒,崇祯走到台沿。
扫视一圈这群懵懵懂懂却又眼睛明亮的孩童,心里一阵舒畅,朗声道:
“今日见同学们队列严整,人人精神抖擞,朕心甚慰!”
“多谢陛下!”
“多谢陛下”
“”
先生们带头作揖,孩童则几乎整齐划一抱拳,天真无邪的声音响彻操场。
压了压手,崇祯继续道:
“自我朝立国以来,太祖高皇帝为让子民读书识字继而创立社学,实乃居功至伟矣!
然我大明历经近三百年风雨,社学早已荒废殆尽,太祖之夙愿沦为落日黄花,倘若太祖在天有灵,必然痛心疾!”
一番御音勾起臣子们无限感慨,皇帝说的这些都是事实。
过去满朝文人士大夫言辞凿凿为国为民,老祖宗的好东西却都被无情抛弃了。
只晓得中饱私囊无底线打击政敌,想想都令人汗颜。
“朕清楚地知道,大明想要重现荣光,再青出于蓝胜于蓝,社学便是重要一环!
自去年起朕重振官地社学,就是要让孩童自小读书明事理,之后习得一技之长再造大明!
这绝非一句空话,像你们这种社学,会在大明如雨后春笋!
人人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