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征都督府两个军七万人,周遇吉两万、卢象升扩充后三万,用于陆战之兵仅十四万。
至于山海关至锦州各个城池总兵力六万余人,那些兵卒当中关宁军精髓已经不在。
原有北方各省抽过去的营兵就占到八成,能守住辽西走廊的几座城池就不错了。
大量儿郎提着冷兵器去和建奴对干,是崇祯不愿看到的,招再多兵去当炮灰毫无必要。
冷兵器野战明军干不过建奴,目前这种趋势一时半刻还真无法扭转。
如今制造局每月可产六千支燧枪,却也连禁军都供应不上。
燧枪装备比例最高的是黄得功、尤世威麾下第一军和第二军,却也刚刚配置过半。
第三、第四、第五军,只有周遇吉带回那一万满员齐装,何可纲、孙应元两军仅一成多。
水师陆战队、原天雄军、白杆兵、洪兵等配备少数,算是有了一粒火星。
所以崇祯做不到快解决辽东,只能一步一步来。
“诸位,朕拟定在中秋以前起攻势,尚有五个月时间筹备!
朕只有一个要求,入冬前须基本达成既定目标,能提前当然最好,孙先生、中原侯!”
“臣在!”
“军机处立即着手制定详细作战部署,筹划一切要务!”
“臣等遵旨!”
“王侍郎!”
“臣在!”
“秘密筹备粮草,保障大军作战所需,棉衣棉被准备充分,朕不想看到大明儿郎取得胜仗后,在辽东冻死!”
“臣遵旨!”
王家彦声如洪钟,这是他升任兵部右侍郎以来,第一次面对大战事。
如今兵部成了后勤衙门,尚书一职也空着,兵部就他的官职最高,不干好这一票的话,哪里对得起天子栽培。
“钱学士、毕学士!”
“臣在!”
“孙先生近段时日主要精力将花在兵事上,朝堂与地方事务就由二位多加操持!”
“臣等遵旨!”
“李学士!”
“臣在!”
“范学士三年两载回不了朝,爱卿即日起兼任军机大臣,与两位军机一道运筹帷幄!”
“臣多谢陛下,绝不辜负吾皇恩典!”
李邦华很是激动,他本身就知兵,不到一年时间,将卫所裁撤及膳后事务落实得井井有条。
当然,天子强势拿下勋贵,宣府驱除鞑奴,再一举平定李弘济叛乱,是他能顺利推进的最有力催化剂。
入军机处预示着进一步走入核心,再忙点也无所谓,此刻的李邦华踌躇满志。
“锦衣卫!”
“臣在!”
李若链、张同敞拱手。
“各省军区事宜立秋前务必筹备完善,确保建奴方面相关情报,随时禀报朕并军机处!”
“臣等遵旨!”
一通噼里啪啦,将今年主要用兵大致作出安排,崇祯重重输了一口气。
忙活一整天,所涉事务繁多,却感觉毫无倦意。
立春这么久了,还身处暖阁之中,仍感到寒意阵阵,得小酌几杯似乎才算完美收官。
“王承恩!”
“奴婢在!”
“晚膳准备得如何?”
“禀皇爷,早已妥善!”
“就备了朕一个的吗?”
“皇爷,奴婢方才已吩咐属下,备了一大桌。”
“哈哈哈,甚好!”
王承恩越来越懂他了,崇祯笑得很开心。
“天色已晚,朕看就在这暖阁,我等君臣把酒言欢边吃边谈,今夜不醉不归,如何?”
“臣等多谢陛下!”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