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起驾!”
“噼里啪啦......”
“大明万岁!陛下万岁!”
“......”
崇祯领着大军穿过内城走向外城,所到之处鞭炮声欢呼声不断,有的甚至敲锣打鼓。
欢庆举动全部由百姓自发,朝廷根本未去刻意鼓噪。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从百姓那种兴奋之色可以看出,民心正在加速聚拢,终有一天将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钢铁洪流!
半个时辰后。
长长的队伍停驻于外城东坊。
这儿紧靠天坛和山川坛,是大明英魂安息之地。
去年崇祯拨出巨资打造英烈祠,其规模比内城太庙还要大。
这里除了自宣府一战起儿郎的集体牌位,还有立国之初、嘉靖朝抗倭、万历三大征、萨尔浒之战、大凌河之战等牌位。
如今大明曾发生过战役的地方都建起了英烈祠,牺牲儿郎骨骸只能安放于当地。
京师英烈祠代表着各次战役集体荣誉,英雄世享朝廷香火。
“迎英烈归位!”
蒋德璟负责祭祀礼仪,把声音拖得老长。
数十礼官口口相传,保障周围谁都知晓进行到哪一步。
“丙子年辽东战役将士之灵位”牌子被递给天子,崇祯用黄布轻轻擦拭,代表着君王对牺牲将士的最高抚慰。
接着礼官将牌位迎放于殿内,随后整个大殿香烛缭绕。
在皇家事务司指引下,崇祯站于殿外广场纪念碑前。
内阁六部、军机处成员、卢象升、侯恂、黄蜚及各部入京高级将领整齐地排在身后,再后面文武百官齐刷刷矗立。
不远处三万儿郎列队,周遭数不清的百姓也井然有序,谁都不愿在这种场合发出喧哗。
“向英烈敬献花圈!”
百余锦衣卫组成仪仗,手捧二十余个大花圈,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走向纪念碑。
按祭祀流程绕纪念碑一周,崇祯将每个挽带进行梳理。
身为帝王又如何,得给大明英雄应有的尊重,这也是他刷声望的重要一环。
重新站于台阶下,蒋德璟的声音再度传出:
“刀斧手就位!带建奴!”
近三百建奴被押跪于纪念碑最前面,十余铡刀安放就位。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陈演等流寇叛贼、阿敏一帮老建奴、汉军大小头目也被赶到了旁边。
这些人都是特意拉来观刑的,其中很多人早晚都会死,不过死之前需要饱受人民的怒火与折磨,今日只是路演之一,好戏还在后头呢。
不少建奴被吓尿了,虽听不懂汉话,可刀斧手预示着什么谁都清楚,一个个被捆成粽子,嘴上还塞着布团,想反抗也做不到。
观刑的坏蛋双腿发颤,空气中有了一丝尿骚味。
“向大明英烈,敬礼!”
崇祯伸出手掌置于太阳穴,向他的儿郎行礼,这是属于英雄应有的荣誉。
全场将士跟着行军礼,文官们全部鞠躬,整个广场充满着庄严与肃杀。
蒋德璟念起了祭文,口气字正腔圆。
这一次从漠南至辽东,再从镇江堡到朝鲜拼凑成辽东之战,一千多里战线儿郎战死比例并不高,但却意义非凡。
将士们靠热血加上朝廷运筹帷幄取得大胜收复失地,必须大赞特赞一番。
“......祈愿国之英烈安息九泉,陛下不会忘记,大明百姓永远谨记!”
“聊以建奴人头告慰英灵......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