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和水泥包装纸机床,均以蒸汽机为动力。
拥有此两物后,可大大提高制作砂石速度,水泥也可告别散装,更利于运输。
目前臣已取得些许心得,尚在试验改进阶段,预计年底前可定型量产碎石机,造纸机床争取明年初取得突破!”
“果真?”
“千真万确!”
“那朕改天得去看看!”
“臣求之不得!”
崇祯欣喜的同时露出惊讶。
他想到了蒸汽机,也想到了水泥,可就是没想到过碎石机,更没联想到包装水泥的袋子。
大明要大兴土木这些东西太重要了,从一到一百很容易,从零到一却无比艰难。
蒸汽机就相当于那个代表起步的一,有了那玩意儿就好比打开潘多拉盒子。
工业革命不是喊口号,需要千千万看似不起眼之物,待催生到一定程度时,会爆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能量。
而科学院在没有他提示下懂得自行积极探索,华夏人民智慧真不是吹的。
“爱卿要钱要人尽管开口,切不可默默无闻!”
“臣谨记!”
其实用不着王徵提,崇祯从来就没少过科学院一分钱。
科研资金一直都是由内帑出,那是内帑开销中最大的一笔,不过随着各项政策革新推进,过不了多久便用不着内帑出钱了。
制造局生产的器物现在还是配给划拨制,今后改成自负盈亏的话,妥妥印钞机衙门。
“宋侍郎!”
“臣在!”
听了王徵的汇报,崇祯自然还得问一问宋应星。
大明除了要大兴土木,百姓的肚皮同等重要。
“不知今年官地产出会如何?”
“回陛下,不出意外收获巨大!”
“哦,说来让朕和诸位爱卿都听听。”
“是!”
清了清嗓子,宋应星高声答道:
“陛下,五月小麦获得大丰收,经过汇总测算,亩产已达150斤,胜过以往任何年头!
目前玉米采摘已进入尾声,预计产出至少高于小麦三成!
臣按去年陛下旨意,官地小麦收获后土豆及番薯同玉米混栽,现二物长势良好,今年必定丰收!”
“嗯,”崇祯满意地点头。
按明斤与后世重量换算,小麦亩产达到270斤了,玉米更是超过350斤!
虽赶21世纪动不动亩产就八九百一千余斤差得老远,但放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优秀了。
崇祯心里清楚,官地水利设施通过大力整修已经非常完善,还有专业人士管理,要不然根本达不到这个收成。
“那其余诸省之番薯土豆有无消息?”
“回陛下,去年官地红薯产出较少,为此种子仅外放三千余斤到西安府。
土豆倒是让陕西、山西、河南多个府县大量种植,据各处驻外下属回禀,均秋收有望!”
“甚好,爱卿辛苦!”
“多谢陛下褒奖,臣惭愧!”
“哈哈哈......”
农作物能够丰收,崇祯自然高兴。
要知道历史上即使在螨清暴政下汉人都能活下去,甚至还出现人口增长,除了华夏人民智慧,那两个农作物功不可没。
如今百姓们分得了土地,只要未来土豆番薯大面积推广,百姓肚皮将出现根本性改观,只有吃饱了才有精力建设大明。
“此二物九月便可收获,待收获时爱卿务必禀报于朕,朕要带朝堂百官前去观摩,那可是我大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