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尝尝,大家都品一品。”
“多谢陛下!”
臣子们端起茶杯,崇祯也细细品了一嘴。
当下乌龙茶工艺尚未完全推广开来,武夷山红袍与铁观音同属后世乌龙茶系列,只是在工艺上或多或少有些差别。
茶道自唐宋大肆兴起,大明各个阶层都喜好茶叶,这也是茶道风靡东方并向西方延伸的根源。
“诸位爱卿,味道如何啊?”
“回陛下,此茶清香扑鼻回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
“陛下,臣以为乃茶中极品矣!”
“......”
崇祯微微点头,前世的他也非常喜欢铁观音的香味。
去年福建进贡过几盒,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年前郑芝龙进献了几十斤,饮过后才品出了几百年后的味道,说明福建乌龙茶制作工艺尚处于参差不齐状态。
放下茶杯,崇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茶叶是好东西,既解渴又修生养性!
我朝茶叶、生丝、丝绸制品与瓷器,乃我华夏智慧结晶,国人喜欢番外蛮夷同样喜欢。
如今临海城池开海数座,与外藩贸易从地下正式走向台面,朕以为该对此类物品进行出口管控,大明既要卖但也要限定数量!”
“以陛下之意,我大明奇货可居,放眼天下仅此一家,实乃稀世之珍,可予待价而沽?”
孙承宗拱手,随即答道。
“先生一语中的!”
崇祯露出笑容。
他不计较什么揣摩圣意,就希望臣子能快速领会意图,而不是猜来猜去。
那种君王心思深似海,还要把揣摩圣意说成啥大罪之类,不是他崇尚的风格。
“大明此类产物即便放在国内,某些类型都属于奢侈之品,朕以为凡出口之物,其价格最少要高出国内几成至一倍。
部分稀缺之物高出数倍也无妨,大明货物全天下凤毛麟角,价高北斗,夷人爱买不买!”
“陛下,倘若如此这般,那蛮夷会不会出现降低采购?”
户部侍郎范复粹起身作揖,表达出丝丝忧虑。
“哈哈哈......”
崇祯笑出了声。
“想必在场诸卿与范侍郎一样,或多或少存在此种想法,朕可以告诉卿等大可不必!
蛮夷不远数万里来到大明,岂会空载而归,方才就已说独此一家,我大明高枕无忧矣!”
“多谢陛下解惑!”
不少臣子都如茅塞顿开,天子的想法很贴近实际。
夷人跑这么远确实做不到空船而回,大明货物他们造不出来,也没有生产的基础。
“不过朕在此言明,此等优势如若朝廷不加以干涉,几十年或是百年后我大明将优势不再。
故朕从福建北上之前便已告知范景文,一旦佛郎机和红毛夷来人,可与范卿达成初步协议,然最终必须由朕钦定!”
“陛下,不知陛下所指若干年后再无优势,乃所指何物?”
毕自严拱手,显然没有弄清楚。
这么久没与重臣们坐在一起,机会难得,崇祯想到了科普。
“唐宋时期大食人将丝绸工艺带回,后来慢慢扩散到欧罗巴,然其品质远远低于我华夏织造。
大食人学艺不精仅乃其一,其二还有我华夏先辈不断创新,以致西方仍需从大明大量进口。
朕说到管控,除了限定品种与数量,还需严管工艺泄露!
从事此类事务之工匠,朝廷可授予出类拔萃者相应荣誉,每年给予钱物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