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所都可以撤,此等衙门有何不可?”
崇祯脱口而出,显得极其随意。
他这一说倒清浅从容,臣子们听起来就如雷贯耳了。
内阁几个大臣比较了解天子作风,一年来早都习惯,不过还是感到骇人听闻。
“卿等勿忧,朕只是作个比喻,此类衙门做不到一刀切,但可予以整合或慢慢取缔!”
臣子们闻言,一下子放心不少。
天子做事雷厉风行,万一马上就要怎么怎么,还真不一定跟得上节奏。
只要是徐徐图之就不怕,总有个过程去适应。
其实关于重组衙门这事儿,归途中崇祯就在酝酿,还罗列出部分条款,只是未对旁人提过。
按现如今这种势头,单以现有六部运转已经难以消受了,将逐渐不堪重负。
隋文帝创建尚书六省,六部体制于唐朝发展完善。
宋、元、明有所微调,但都大同小异。
若仅局限于农耕经济,满足士大夫吹嘘的所谓“四海升平”,那么此等规制毫无问题。
可崇祯是谁啊,他的所有革新都打破了千年旧制,衙门机构自然得与之配套。
六部当中目前户部最为庞大,黄册和鱼鳞册就够他们喝一壶了,还要管钱粮税收,运筹一切朝廷收支。
朝会上宣布增设地方财政司,就是想在现有框架下规范体制,顺便给户部减轻些许负担。
如今最清闲的反倒是以往处于风口浪尖的兵部,变得比工部还要闲。
自去年设立军机处起,兵部实际已经沦为打杂衙门。
筹划战事之权、调兵权、任免职权都归了军机处和皇帝。
只有驿站、后勤粮饷调配还在做,但都处于军机处统筹之下。
原有所属兵器制造作坊,连同工部相应作坊都归入大明制造局,兵部已名不副实。
按照崇祯筹划,未来等同六部的衙门,至少要延伸成十个,随着时代发展还会更多。
如此王朝方可权责分明,专攻某一个领域。
至于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就不用提了。
祭祀、膳食、养马、各类排场等,没必要那么高大上。
像太仆寺这种养马机构,实际都在给燕云马场打工,早都失去存在的意义。
几大寺一年到头也没多少事可做,官阶还那么高,养一群作用不大的人纯属浪费。
这些为皇帝服务的机构,完全可以整合成一个部门。
就好比蒋校长侍从室之类即可,部分职权予以取缔或分配到其它衙门。
见大员们神色各异,想必脑瓜子直转,崇祯浅笑:
“朕近段时日时常思量,我大明必会蒸蒸日上,现有朝廷衙门需扩充、整合、取缔三者相结合,如此方能良性循环!
当下还可勉强为之,然三两载后必定独木难支,朕需要重新制定规制!
六部可分作九部、十部乃至十余部,九大寺可以整合为五寺、两寺,甚至撤销部分衙门。
凡事不可抵近方病急乱投医,应高瞻远瞩尽早未雨绸缪,卿等以为呢?”
臣子们纷纷拱手,但没有一个人发声,大家都在咀嚼这番话表露的涵义。
天子说得很明白也很在理,只是一时半刻不知从何作答。
“陛下,臣惭愧,六部参差不齐,忙与闲两级分化,尤其户部琐事繁多,常常疲于应对。
部分衙门则事务偏少人员冗余,臣身为首辅难辞其咎,请陛下责罚!”
孙承宗露出愧色,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总得表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