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信已经寄走一周了,按平时的速度,现在也到了村子,只是阮小玉不在家,也收不到。
“我们老师他倒是有菌种,只是……”
阎志东面色犯难。
“只是不愿意给其他人?那他们研究出来受众的不就是百姓吗?”阮小玉性子急,就把自己的猜测说了。
“不是因为这个,老师是想要一个靠谱的,也就是一个懂这方面知识的,最好是学农科这方面专业的,这样他就觉得自己的辛苦不会白费。”
“现在制作一个菌种的条件还没那么成熟,相对比来比较难,所以,他需要一个有文化的,指导的时候也不费事的那种来搞个示范地比较好。”
阮小玉听到这个原因松了一口气,只要不是舍不得给人就好办。
老师的想法她能明白,没有人愿意看着自己的辛苦被人糟蹋。
“志东,我能见见你的老师吗?或许我有办法让他给我。”
还是心甘情愿的,这样她就能多拿点种子,或者失败了,也能继续再拿。
这个年代条件有限,很多东西都不成熟,需要她自己想办法自制,能不能成功,她也不敢打包票。
“老师这会应该在实验室,他天天加班捣鼓那点实验。”
“很多学生都认为他们就是混工资的,天天待在实验室,连个研究成果也没有,这个成果指的是在社会上没有很好的实践结果,而他们却苦心钻研。”
阎志东说的,阮小玉明白,有研究结果,但是实践起来比较困难。
种植蘑菇需要注意温度,环境,土壤等很多条件。想要成功,需要实验,而且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更简单的方法,所以做到无菌的环境和消毒真的很难。
大家一定以为是老师研究出来的菌有问题,不适合推广使用。
“带你见他们可以,就是我怕他们生气,要是发脾气,你忍着,我倒是没什么,老师都是有脾气的,我都习惯了。”
“没事的,我也是过来人……”意识到说漏了,阮小玉连忙改口,“我是说我和师父也学过一些东西,当师父的,哪个没脾气?”
“再说,严师出高徒嘛。”
“而且,我觉得你说的这个老师不是他脾气不好,是他觉得大家不理解他,不懂他,更不懂他研究的东西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一个尊重的问题,得尊重他的劳动成果。”
“我们用虔诚的心去求教,和他找共同语言就行了。”
阮小玉的一席话,让阎志东又刮目相看了,“嫂子,还是你通透,要是每个人都像你一样这么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那老师真该偷着乐了。”
阮小玉扯唇露出一个干巴巴的笑,“其实我也是旁观者清,这不羡慕你们嘛。”
两人一边说,一边去找老师。
据阎志东说,老师主要有两个,一个韩老师,他上了年纪。另一个是他的学生刘老师,从高校毕业后,就来了这里和恩师一起做研究。
两人的性格很合得来,脾气都一个样,俩无论找谁都行。
阮小玉算是明白了阎志东一直说的他们的意思,没想到是两个人。
这就有些伤脑筋了,两个人可以志同道合,但是性格不一定就一样,不好糊弄啊。
“那是不是年龄大的老师说了算,学生几乎不做主?”
“嗯,不过两人的想法几乎不会有冲突,办事的话,还是年轻老师。”
要是这么来说,那她就遇招拆招。
实验室在学校的最后边,实验室这么高大上的名字却没有名副其实,其实就是两间小平房,平房后边是很大的一块农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