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况他们还不是一个人去,是一群人都去,机会更少,几乎无人在意。
冷场了几天,又有村民提出去医馆看看。
医馆的确要收土茯苓,但是收的数量最多只能有几家种植那么多。
这么多村民都要卖,医馆也收不过来啊。
而且医馆给的价格也不高,只有之前胡彪的一半。
即便如此,村民们仍然如获至宝,虽然不像之前价格那么好,但是能卖出去就是好的。
就是他们每家人只能平摊着卖,大家都想多卖点,所以还出现了不小的分歧。
在这样的情况下,种了白及的村民也开始忧虑起来。
蔡婆子也在院子里连连叹气说:
“以前本来还觉得胡彪收的及时,结果这厮不声不响就走了,咱们现在这么多药材都没人收,要怎么卖出去啊?”
简清嵘提议说:“不如我们雇人去边境问一问,那里应该缺药材。”
他推测胡彪之所以不在,是将之前收购到的药材全部拿到边防去卖了。
现在那边不太平,照理说药材的需求一点都不少。
只能说收购的药贩子现在都过去了。
简清嵘这话倒是给顾明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他们如果把砝码全部压在药材贩子的身上,未免太具有依赖性了,太过依赖旁人的话,会让自己十分被动。
就比如这次。
胡彪一走,他们就没了任何办法,想把手里的药材卖出去,价格也大打折扣。
胡彪之前那么舍得给价格,足以证明他的利润空间还有。
很有可能在边关那边,药材的价格会很高涨。
他们要是有这个魄力自产自销,自己发展成边防卖药材的药材贩子,不但不会愁家里的药材如何售卖,而且利润也会更加可观。
“只是要去那边探查谈何容易……”顾明珍叹息说:
“这必须要找个可靠的人,如果带回来错误的信息,岂不是误导咱们?”
要真的是在外面找人,哪里能去找这样的?
村子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如果真的要让村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