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欧洲国家眼红齐国人的棉布生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卡尔梅洛·加尔德说道:“欧洲国家原本以为,只要对来自齐国以及印度的棉布不断提高进口关税,就能将他们的产品挡在外面,并借机发展自己的棉布产业。但谁能想到,在加征了两成以上的进口关税后,齐国人的棉布仍有极大的价格优势,对欧洲各国的棉布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很多欧洲国家便直接对棉布的进口颁布禁令,或者设置各种限制措施,以此保护本国的棉织品产业。”
欧洲国家在数十年前,陆续颁布种种对棉布的贸易限制措施,这些政策最初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羊毛、亚麻和丝绸等织品的生产者。及至现在,演化为鼓励国内棉纺织品生产的明确发展规划。通过这些贸易保护政策,让国内那些无法与齐国棉织品进行自由竞争的国内生产商意识到棉布市场很有前景,减少贵金属的流出。
最早的印度棉布,以及后面齐国大肆倾销的各种棉织品,不但具有与法国、荷兰、弗朗德伦生产的亚麻布相同的品质,而且在价格上,亚麻布至少是棉织品的三到五倍。品质上却与亚麻几近相同,但价格上仅为它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这就是棉织物的优势所在。
而英国由于长久以来专注于毛织品生产,非羊毛织品,如亚麻等麻纺织品,全部都依赖于进口,所以当时人们对于代替亚麻布的棉织物的进口并无太大抵触,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成为齐国棉织品在欧洲地区最大的销售市场之一。
一些英国商人曾不无幸灾乐祸地说道,齐国产的棉织物和平纹细布的进口,相较于毛纺织业,给法国、荷兰、德意志诸邦的主要制造业——亚麻业带来了更为沉重的打击。
作为亚麻替代品流入的齐国棉织品,以其诱人的价格——日薪为8便士的劳动者工作两周后便可购买2丈的价格,在短时间内就在英国得到了普及。
获得东方贸易垄断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