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势 第一百四十七章 东归(一)(2 / 7)

战功,将获得晋升为小贵族的机会。这对广大贫苦的下层民众而言,具有不小的吸引力。彼得一世甚至还给了农奴可以不经地主同意就能入伍服役的自由。这些改革措施,增强了俄国下层民众参军服役的积极性,令当时急于建功立业的彼得一世获得了更为充足的兵源保障,从而为赢得大北方战争,击败瑞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俄国的征兵制缺陷也很大,那就是没有任何有序的计划和条例约束,更没有足够的军需储备和供应。比如,在1699年-1725年,俄国政府总共进行过五十三次征兵,其中二十一次主要是在全国纳税民中间进行,另外三十二次则为补充征兵。沉重而频繁的兵役负担压在农民和工商业的居民身上,令他们不堪忍受,再加上令人发指的士兵待遇,使得部队中频频出现大规模的士兵逃亡现象。

    为了避免士兵的逃亡,俄国政府直接采取了最为粗暴也是最为残酷的方法,除了流放、苦役和死刑等惩治措施外,还采取连环保的办法。除了担保人之外,士兵的亲属和邻居也要对士兵逃亡负责。在新兵征集点,征召的新兵还会被戴上镣铐或在手上刺上十字架,以防逃脱。

    由于俄军的待遇和后勤补给极为糟糕,军械和给养也是相当匮乏,使得许多士兵因饥寒交迫而死亡的数量要远远超过战场上阵亡的数量。新兵不仅被戴上镣铐,甚至被长时间关押在拥挤不堪、肮脏混乱的牢房里,等待分配至各个需要补充的军团。

    当大秦使团从圣彼得堡行进至诺夫哥罗德的途中,便看到无数衣衫褴褛的士兵,宛如囚徒一般,在兵役管理人员和军官的押送下,戴着镣铐,脚步蹒跚地走在道路上。他们面色凄苦,神情沮丧,头发和胡须乱糟糟的,身体极为虚弱,眼里也透出绝望,被随行的军官随意呼喝和鞭挞,麻木地行进。

    即使没有一丝军事经验的使团人员都能看出来,这些士兵根本未曾受过任何军事训练,整个人的状态也是非常糟糕的,还不如我大秦征调的军队杂役和民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