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怜见,这帮子没出息的蒙古人终于要振作雄起一把了,晓得要暴起反抗伪秦的统治,这不啻为我大清提供了一个介入喀尔喀蒙古最佳时机。
于是,大汗胤禔一边在国内进行军事动员,整备兵马,随时杀入喀尔喀,一边派出使者前往渤海国,约其联合出兵,干涉喀尔喀局势。
然而,八月中旬,渤海国却回复大清王国,声称其国内主要兵力和作战物资已经抽调至西部地区,准备对俄罗斯帝国发起进攻,暂时无暇南顾。
但是,作为事实上的军事盟友,渤海国愿意为大清王国介入喀尔喀局势提供部分物资支援,但不希望他们投入过多精力,还要求他们分出一部兵马,前出叶尼塞河,配合渤海军夹击俄罗斯叶尼塞督军区。
按照齐国作战参谋团制定的战略规划,渤海要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竭力向西,跨过叶尼塞河,杀入鄂毕河流域,掐断俄罗斯和大秦之间的陆路联系。
以渤海国的体量,肯定无法做到两线开战,而且就以喀尔喀穷鄙的经济状况,也捞不到什么太大的油水,贸然介入,可能会得不偿失。说不定,还会遭到大秦的报复,再次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
在齐国的调停下,渤海、东丹和北明才刚刚达成停战协议没几天,可不能一转身,又跑去撩拨人家大秦,惹得对方恼羞成怒,给你来个不死不休,那就大为不妙了。
不过,要是能趁着喀尔喀诸部举兵反秦之际,能出兵拿下喀尔喀北部地区,对于渤海国扩大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的防御纵深是大大有利的。
渤海国上下还一度动摇过,寻摸着是不是掉头南下,将喀尔喀蒙古从大秦手里肢结出来,使其成为渤海国的缓冲区。
可齐国人指令,他们又不敢拒绝,需要按照既定计划,实施所谓的“世界岛计划”,攻略西西伯利亚,阻挡俄罗斯继续东进的步伐。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也为了更好地扶持(控制)渤海国,齐国允诺将在未来十年里为其修筑一条横贯国土东西两端的岭北大铁路,使渤海国内陆地区丰富的资源得以输往沿海港口,继而出口至北明和齐国。
说实话,在见识了北明的镇州铁路的便捷性后,东丹和渤海两国均眼热不已,都竭力促请齐国为他们也修筑一条国内铁路,用于改善地方交通。
而齐国恰好国内资本过剩,正在满世界寻找投资机会,渤海、东丹两国虽然表面上穷的一批,但其境内资源却是异常丰富,若是能修一条通往内陆腹地的铁路,那些沉睡中的矿产资源不就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继而变现成钱。
另外,渤海、东丹两国在经济和军事上上几乎全面依附齐国和北明,在投资安全系数上那绝对是极高的维度,不虞任何政治风险,大不了投资回报期稍稍长一点而已。
更重要一点,这铁路一修,齐国不仅可以将自身影响力辐射到中亚腹地,甚至还能将商业触角延伸过去,进而扩大齐国商品的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