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黑龙江一带,捕捉那里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将他们编入满洲八旗。那些人跟眼前的费雅喀人一样,战斗力又强,不是很怕死,绝对是最好的士兵(炮灰)。但他们勇则勇矣,但文明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在是过于低下了。
不过,渤海国似乎正在努力归化和驯服这些“野人”,堡寨里有一所学堂,虽然胤禛没有亲身进去看看,但晚间下学时,就发现不少费雅喀孩童,跟着那些汉人、朝鲜人孩童一起从里面跑出来,还在街道上嬉戏打闹。
据说,渤海国政府还在齐国顾问的指导下,以往来商队为介者,建立了一套简单的驿站通信系统,由各个屯殖点、军事据点搜集当地的民生风情和部落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然后往传递至最近的城镇,最后再一一汇集于王国的都城——中京,呈送给渤海王和内阁大臣们,以为施政依据。
随行护卫使团的数十名渤海官兵也不怎么阻止他们跟当地人交流攀谈,似乎并不介意他们满洲人以这种方式打探自己国家的虚实,眼神里也对他们流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轻视。
也是,他们自从数十年前渤海国建立起,便一直处于不断扩张的状态中,凭借犀利的火器和优势的兵力规模,将罗刹人从黑龙江流域,一路赶到了叶尼塞河流域,占据了这片极为广袤的领土。
可以说,渤海国在岭北地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在齐国和北明的扶持下,再多用些功夫,将治下的部落民族逐步清理出来,夯实国内的统治基础,发展好经济民生,并始终保持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那么他们最终吃下这片面积达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不是难事。大不了,就是多花些时间而已。十年二十年不够,那就四十年五十年,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渤海国自可慢慢消化占据的地盘,从而昂首屹立于大陆的北方。
可问题是,渤海国当真可以在不被人打扰的情况下,平稳而安定的发展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