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着顶风,猛然间将船身横在“后稷”号前进的方向,试图阻止对方继续前冲,并且以舷炮猛烈轰击对方舰首。
然而,“后稷”号在前有舰船堵截的情况下,航向依旧不变,以一个超高的速度直冲而来,竟是要以其庞大的身躯撞击“埃阿斯”号。
“轰!”
“咔嚓!”
就在“埃阿斯”号官兵惊愕的目光下,“后稷”号迎着他们的炮火,狠狠地撞上了“埃阿斯”号的右舷。
位于“后稷”号舰首的撞角轻松地破开了“埃阿斯”号的右舷船板,一个巨大的裂口出现在水线以下,海水顿时汹涌而入,灌入船舱之中。
哦,上帝,齐国战舰竟然安装了撞角!
“埃阿斯”号在被撞开巨大的裂开后,船身倾斜,并开始快速下沉,船上的官兵们惊呼声不断,纷纷抱着木桶朝海里跳去。
为战舰安装撞角,最早大约是埃及人在公元前1200年发明,被古代腓尼基、希腊和罗马大量采用,在桨帆船时代也曾盛行一时。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火炮的出现,进入风帆战列时代以后,撞角装置就被各国海军所淘汰了。
然而,万万没想到,自诩走在时代前列的齐国海军却将这种被淘汰了的落后装备又重新捡了起来,在舰首安装坚硬的撞角,凭借蒸汽战舰的高航速和高机动性,加上其自身巨大的舰体和吨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尤其是铁甲舰更是如此,使得这种古老的撞击战术重现人间。
在战斗发生三十分钟后,位于齐国远征舰队第一分舰队的东南方也传来隆隆的炮声,显见是英军埋伏的另外一支分舰队赶到了战场,正在围堵齐国的风帆舰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