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最后两类人的去向(3 / 6)

是不是婚托儿,经济实惠,还知根知底儿,有什么差错,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不是?不过到底厚道不厚道,那可就两说了,当然,这是张笑影经历了之后才大彻大悟的。

张笑影就是这样认识了古文华。得知古文华的名字以后,张笑影笑了笑,古文华,怎么还有叫这么一个名字的呢,而且还非要姓古,文人,一定很古板刻薄,这样一比起来,张笑影倒觉得自己的名字雅致了许多。

笑影,永远都是快乐的笑的影子,这还真要感谢自己的二叔,竟然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有意蕴的名字,但是他也许不知道的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这个侄女很少真心的笑过。

张笑影更不会预料到的是这个教语文的语文老师还真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对女人的三从四德,尤其是女人的贞洁更是推崇有加,只是不知道那些极端推崇封建礼教的老夫子们和老婆做起爱来是不是也会像古文华那样像一只疯狂的饿狼,丑态百出,呻吟连连,极端龌龊?

据说,古文华是媒婆大娘邻村二姨的小姑子的邻居的表妹的堂姐的儿子,关系错综复杂,九曲十八弯,大娘竟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自己人,知根知底儿的,决不能让影子吃亏。那小子小时候,我见过,挺好的,现在长大了,模样也不会大变,有一米七五的个儿,跟你也合适,跟他妈都在北京,又是中学的语文老师,铁饭碗。还有,人家不嫌弃你的农村户口。”

这最后一句正戳在张笑影的痛处,本科的学生可以把户口名正言顺地调到市里,而她这样的专科生就没有这样好的待遇。

这些当然是她上了大学之后才知道的,这也着实让她后悔当时如果补习一年也许就不会落到这般田地了。目光短浅是要付出代价的,小不忍,则乱大谋,也许这句话就是专门讲给张笑影听的。

她妈知道她是铁了心的不想回乡下,拗不过她,知道她能听话乖乖的重视自己的终身大事就已经不错了,于是便在北京的熟人身上打起了主意,还真让她妈和媒婆大娘搜肠刮肚的想起了古文华这么一号人物。

古文华打他太祖爷爷那一代起就举家迁往了北京,据说他太祖爷是大清朝的芝麻绿豆官。这媒婆大娘也不知费了多少脑细胞和吐沫星子,愣是和人家勾搭上了,就冲这份心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dq54网】 www.dq54.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