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北方的气候就是比南方要冷上许多,这十月的天里,竟下起了罕见的大雪,而且一下便是七八天,天上地下到处一片洁白,走在道上远望,也分辨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云,哪里是山。
曹操在等,一天到晚地在等。
他在等待着时机的出现,所谓时机稍纵即逝,但只要能抓住这个时机,那么他的背后便是辉煌的胜利。
曹操用兵以有四十余年了,早已过了好战、恋战的习性,不再满目的最求胜利,而且讲究一击必中,不给敌方有任何喘息的机会。他有着足够的耐心,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这点,正好与项羽地用兵相反,项羽用兵是在不断的进攻中,找寻敌人的弱点从而克敌。即便没有时机,他也会凭借自身的能力,创造时机,逆转时势。
看似项羽的方法比曹操的高明,其实不然。
项羽的方法是战,为了一场胜利,他可能打上十几场没有必要的战,如此的结果可能导致虽然百战百胜,却越战越弱。
两人地战斗方法可有利弊,但显然曹操地作战方式在意境上要略胜一筹。
十月十六日,驻守常山国的张耳军得知陈余、彭越深入常山,占据重镇安国县、安邦县,于是倾巢出动,向东救援:“常山王”张耳亲征,领军四万,号称“虎贲二十万”,自襄国向真定进。
十月二十三日,常山国南下之张耳军在真定与安邦县地交界处遭到齐将彭越的伏击,被斩五千,辎重全失,退入真定固守,为陈余、彭越军团团围困。
机会终于到来。
曹操站在校场上练着武技,自从丹阳起兵后,曹操便生疏了武艺,少有练习的时候。这天出得书房,那刀子一般酷烈难耐的西北风刮的脸上生疼,寒风吹入颈脖冷得他只打哆嗦,兴致一起,便对雪舞起剑来,以此暖身看去,他一面高声叫着,一面手里扬着一串木简快步走了上来。
因为事先曹操的准备,陈平在赵地常山附近安排了许多眼线,那便的战况总能在第一时间传到这里。
“陈余、彭越军连战连捷,常山上下动荡,军心不稳。彭越趁此机会夜袭敌营,大获全胜。随即又在三军阵前斩敌级,乱敌军心,张耳被彭越击溃,只余百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