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话夹子打开,也相互说明的来意。曹操胡编了自己的身世,将自己说成了魏国邺人,自幼喜欢读书,研习兵法,本想到咸阳谋取一官半职,光宗耀祖,最后被无缘无故当成了**贼抓了起来。
之所以说意图想到咸阳谋取一官半职完全是为了讨好桓齮,从桓齮曹操听出了一些猫腻。这桓齮对于秦始皇那时无比的敬重,可以用敬若神明来形容,对于秦长子扶苏也是很是钦佩,但对于秦二世胡亥确异常的鄙视,对于李斯、赵高更是恨入骨髓,巴不得喝其血,啃其骨。
曹操对于秦末之事,了若指掌,当然知道秦始皇出游在沙丘辞世一事。而后,赵高、李斯修改诏书,除扶苏,灭忠良,秦二世胡亥即位。
如此,秦朝上下均无桓齮值得效命之人,自己收复这位人才将容易的多。此时此刻,与其打好关系才是当务之急。
曹操心思沉稳,对桓齮另有所图,但却不露任何声色,真心诚意,直令桓齮认为对方是全心与自己相交,开怀畅谈,关系融洽。
言谈之间,两人将话题说道了行军布阵之上,两人划地为阵,以石子代兵,相互切磋。桓齮许久不通军事,一些地方略有生疏,几番习惯才露出本来水平。桓齮擅攻每每抢先进攻,咄咄逼人,下子布阵十分凛厉。而曹操更是身经百战,用兵大胆,却又恰到好处,端坐如钟,不急不躁,以严密布防,步步为营。
杀至中局,二人势均力敌。曹操看透局势,弃子而诱敌。桓齮求胜心切,贪吃两营,占了优势。自觉的将对方逼人危谷,脸上微露得意之色。
曹操似乎浑然不觉,一意孤行。
双方你来我往,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曹操盘旋进逼,竟是妙着迭现。及至桓齮兵占优势而不能得手,眼见对方的两营士卒直逼主帅而不及救援,不禁称奇时,已再无回天之术,只好俯签订城下之盟。
桓齮口服心不服地感叹:“想不到孟德兄能脱出困境,以劣势反败为胜。佩服佩服。”
曹操心中暗笑:“你为大将,冲锋陷阵,自是无往而不利。而我却为帅,纵观全局,步步为营,你怎能胜我。”口中却说:“承让承让。桓兄所布阵型凄厉,出手不凡。愚弟侥幸取胜,羞赧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