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四:播种者安眠(1 / 5)

    在地球上,“艾拉之树” 城市那片爬满藤蔓的生物外墙边缘,紧邻着拓当年开垦的农业实验区 —— 如今这里已成为 “种子圣殿”,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他留下的第一粒小麦种、第一片水稻叶的标本 —— 实验区旁,有一处与周围蓬勃生机既疏离又相融的宁静角落。

    那圈青石是本地的 “墨玉青”,未经打磨的表面还沾着泥土的颗粒感,指尖抚上去能触到雨水冲刷出的细痕,像老人手背的皱纹。石缝里嵌着几株细小的狗尾草,穗子是淡淡的鹅黄色,风一吹就轻轻点头,仿佛在向石碑致意。石碑比成年人的膝盖略高,表面保留着开采时的天然纹路,阳光斜照时,纹路会在地面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拓当年布满老茧的手掌。凑近石碑,能闻到淡淡的石腥味,混着旁边麦田飘来的麦香 —— 那是拓培育的 “地球三号” 小麦,麦穗比普通小麦饱满,麦芒是浅褐色,摸上去不扎手,麦粒咬开有清甜的回甘。

    石碑上 “拓” 与 “播种者” 两个字,是云民协作体 “砚” 用分子雕刻技术刻的,每一笔的深度都精确到 0.1 毫米,既不会被风雨轻易磨损,又保留了手写的温度。有一次,原人老周 —— 当年和拓一起开垦实验区的伙伴 —— 带着新收的麦种来,蹲在石碑旁,把种子撒在石缝里,轻声说:“拓,今年的麦子又丰收了,给你留一把,明年说不定能长出小苗来。” 他的手掌上还留着当年被农具划伤的疤痕,那道疤曾和拓的手一起,在焦土上刨出过第一块能耕种的土地。

    午后的风裹着麦香掠过,麦秆相互摩擦的声音像细碎的耳语,混着远处 “艾拉之树” 叶片蒸腾水汽的 “沙沙” 声,织成一片温柔的背景音。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