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这才点了他的名。这可真是好事呢,我在此恭喜姐姐了。”
沈苍云是二甲进士出身,不过名次却是比较靠后,当时就没能分入翰林,于是在沈家的帮助下外放出去,先是从一个从六品上县令做起。不想沈苍云在任职期间,政绩斐然,而后又靠着他的积极钻营,三年后调任为晋阳县令。虽然同是县令,但是晋阳县令却是属于大齐朝的七个京县令之一,官衔是正五品。待得又一个三年之后,沈苍云再次继续连跳两级,做了歧州刺史。即使歧州只是一个中州,并不是上州,但是这样的升迁速度,也足以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家族父兄给力,自身也得有能力,否则沈时屿也不敢在背后这般力挺沈苍云。
沈茉云道:“应该是同喜才是,难道我二哥就不是妹妹的兄长吗?需知一笔写不出两个沈字,二哥升了刺史,难道你就不欢喜了?”
宜云抿唇一笑,“自然是欢喜的。”顿了顿,又道:“不过,大堂兄进了吏部,倒是让我有些意外。可是转念一想,当年大堂兄可是二甲传胪呢,又在翰林院待了这些年,进吏部,倒也是意料之中。”
在大齐,想要登阁拜相,科举名次是必须的硬性条件,不是说你考上状元就可以成为宰相,但是想挤进大齐的权利中心圈,你就得先入翰林,而进翰林,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科举名次,“非翰林不拜相”已经是大齐一种默认的潜规则。不同于前朝的宰相一人集权制,大齐实行的是“群相制”,只要加授了“同中书门下三省三品”等官衔,基本上就被承认为“宰相”,这一群人,可说是大齐中央政权中的最核心人物。
沈茉云的父亲就是官拜中书省的三品侍郎,天子近臣,行走在官场,都会被人尊称一句阁老。只不过这两年,皇帝比较喜欢提拔年轻人,但是对于有才干的老臣,他还是会予以重任,不会一味地贬杀到底。所以,现在沈重云被调任到吏部,就是沈茉云再不懂官场规则,也知道沈重云的未来是一片光明。
“是啊,大哥十年寒窗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