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鸿从外面回来,忙不迭地叫下人送了茶过来,毫无形象地一屁股坐在炕上,又拽了个软枕在背后垫着,等到茶送到了他手边,拿了茶杯盖刮了刮细小的茶末,闻着茶水里面透着的一点清甜的味道,喝了一小口,才舒了一口气。
他最近真的是心力交瘁,所谓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长安这边是政治中心,一些官员说是乞骸骨告老还乡,其实很多也还会继续留在长安。另外,谁要是有什么名气,朝廷也是要征召入朝为官的,哪怕只是让这些人顶着一个虚职,掺和不了朝事,也是一个政治态度,表示朝廷求贤若渴。而且,长安附近有个终南山,离华山也不远,也有不少人在那边隐居,偶尔还会讲学。这些人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了。
这些日子以来,只要有空,林如海就带着史鸿上门拜访,林如海主要就是个引见人,到了地头,便是史鸿表现的时候了。
别看那些穿越小说里面,主角随便一两句,什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类的话断个句什么的,就能让那些大儒简直是惊为天人,实际上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那句话真的不是孔子的原意,在那个年代,你也只能那么断句,愚民才好统治,有了学问,就有了*,就不能满足现状,国家哪来那么多钱粮,供养那么多的读书人呢!
林如海看得上演的大儒名士,自然不会是什么欺世盗名之辈,都沉浸在圣人的微言大义中多年,对于经典的理解,自然远比史鸿为了应试而读的理解要强上许多。林如海带史鸿上门,这些人自然要考史鸿的经义,乃至从这些经义引出的政见。
史鸿唯一的优势就是,他不死板,思维灵活,别人说什么都能接上话,因为来自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勉强算得上是见识广博,并且对于政论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像一般的年轻人那般过于偏激,或者是过于理想化,反而很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