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晚会,以班为单位报名,节目自选。”
纸张贴在公告栏上,边角被风吹起,晃了又落。
人群挤成一团,笑声、脚步声、粉笔的味道全压在一起。
阮时苒挤过去看,一眼扫见下面那行小字——
“鼓励原创朗诵、合唱、器乐。”
她心口微微一动。
有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
有人说要唱合唱,有人说要跳集体舞。
也有人起哄:“咱们班得拿个拿得出手的。”
笑声往外荡。
她站在一侧,没有开口。
她知道自己适合什么。
不是花活。
不是热闹。
她适合站在光里,把字一句一句读出来。
那种稳。
能压住许多杂音。
午后的小教室光线明亮,窗台落着一层灰。
班委把报名表贴在黑板边,拿粉笔点名。
“谁报名?”
安静三秒。
前排有女生拿扇子轻摇,尖声笑:“阮时苒最适合朗诵。
她字念得好。”
旁边有人附和:“对啊,朗诵她来。
宋同学拉手风琴,给她配个曲子,岂不妙?”
笑声起。
尾音酸。
阮时苒抬起眼,正对上一圈打量。
她没有退。
“行。
我报朗诵。”
她把名字写上去,粉笔在黑板上摩擦,留下一道白痕。
粉笔收起那一刻,背后有人低声:“她倒真敢。”
“敢有什么用。
到台上抖三抖就露馅。”
这些话钻进耳朵里,她没理。
握住纸页,把自己准备的文本放进书里。
那是她挑了三晚的词句。
有风有水。
有光有影。
不是喊口号。
不是空话。
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也知道那些笑声想要什么。
傍晚操场。
风吹得旗子作响。
宋斯年把手风琴放在膝上,扣子扣紧,带子斜在肩头。
他坐在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