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之上停住了四艘大船,这是准备远征北海道的船队。
由于西军子弟要去北海道抓捕虾夷奴隶,为了防备这些小爷们出差错,张顺亲自带领1oo水师护送,李丹也抽调锦衣卫跟随。
种世信、杨栓子、李俊等人亲自来到新港码头为这些子弟送行。
这让这些西军子弟有些不乐意,觉得这些大题小做,有些看不起自己。
西军子弟推举种天雄去跟种世信“谈判”
,希望不要这么兴师动众的。
种天雄是种世仁的二儿子,西军第一次西征的时候他你年纪还小,并没有去归义城而是留在来老家清涧堡,这次种师道让种家子弟赴东瀛避难,也让种天雄一同前来。
种天雄今年已经17岁了,他哥哥天英、弟弟天豪已经在西军中崭露头角了,但是自己还是碌碌无为,他本想这次大规模的第四次西征他能够从军立下功劳,没想到被家人送到了远方的东瀛。
种天雄由于没有归义城失败的包袱,所以很快成了这些西军子弟的领袖,因此也就被推荐出来找种世信谈判。
种世信在码头的一处公事房内召见了准备北上北海道的众人,他对王三道:“王大人,你是如何安排的。”
王三道:“五爷,我这次一共安排了4条大船,最小的都是1ooo料的,其中我和扶桑商人种花家乘坐第一条船开路,西军的子弟1oo人做第二条船。
为了保证子弟们的安全,张顺亲自带领1oo水师,还有李丹带领2o锦衣卫,一同乘船。
第三条船主要拉子弟们骑的马匹和用具,还有他们随从。
最后一条船备用,万一有什么风浪也要有个救援。
加上子弟们的随从一共6oo多人。”
种世信听了就一皱眉,问道:“西军子弟们带了多少随从,竟然要坐满一条船。”
王三看了一眼李丹,李丹接过话茬来道:“每人最多带两个随从,主要是看护战马?”
种世信“哼”
了一声,道:“当初在归义城这些纨绔就每日架鹰打猎,前呼后拥,讲究排场,才有了归义城之败。
如今到了扶桑国竟然还有如此排场。
1oo人出征竟然要2oo人侍候,竟然还要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