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
眼下,商部的架子已经在皇上的金口玉言下迅速搭了起来。
尚书一职,毫无悬念地落在了欲哭无泪的忠顺亲王头上。林淡被任命为左侍郎,领正四品衔。其实皇上本想直接让他做右侍郎,但林淡主动推辞了。他觉得自己升迁速度已然过快,官场之上,有时需要暂缓一步,以免成为众矢之的,根基更为重要。
皇上见林淡态度坚决,且理由充分,便也没有勉强。
林淡趁机提出,商部需要一位精通律法的侍郎,专职负责针对商事活动进行立法规范。毕竟,日后草拟各种商业法案、契约范本、纠纷仲裁条例时,总不能一直去刑部借人吧?
皇上觉得有理,便让林淡直接推荐人选。然而林淡再次展现了他的“公平”原则,他表示,涉及立法乃国之重事,不如面向所有朝臣,公开考核选拔,既能广纳贤才,也能确保公正,避免私相授受之嫌。
如今,朝中各位大臣对林淡动不动就“开考”的提议已经有些麻木了。毕竟这位状元郎出身的林大人,似乎对“考试”有一种独特的偏爱。
但转念一想,也正是因为他设立的“算学考”等选拔方式,为六部输送了大量急需的专业人才,解决了许多实际麻烦。所以,他爱考就考吧,这种方式也确实相对公平,让人挑不出太大毛病。
对此,林淡自然是刻意为之。他深知,国家若要长远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而人才并非凭空产生,需要系统的教育和选拔机制。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知识水平,才是根本之道。
但他也清楚,如果现在就贸然提出普及教育,势必会触动现有勋贵集团垄断教育资源的核心利益,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自己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况且,眼下许多百姓连温饱都尚未完全解决,饿着肚子,哪有心思想着读书科举?
因此,林淡深思熟虑后认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先赚钱,大力发展经济,让百姓富足,国库充盈。让大家都吃饱肚子,有了余钱,自然会产生更高的精神追求和教育需求。
国内市场暂时有限,那就把眼光投向海外,“自家没钱就赚外人的”!通过扩张性的商业和贸易政策,迅速做大蛋糕。
这样一来,既能迅速扩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