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主力编成(续)(3 / 5)

其他人批评就不行了!

    因为都是冀鲁边军政委员会的委员,邢仁甫又自认为对冀鲁边根据地和三十一支队有开创之功,哪里会容得别人批评他么!

    黄骅批评他,他和黄骅针尖对麦芒地吵。现在,初到冀鲁边的李启华、杨靖远开口劝解,邢仁甫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马上就又恼了,“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黑着脸,恶声恶气地说:“不了解情况的同志不要插嘴!”

    一下就把河北省委派来负责冀鲁边的党的工作的李启华和负责军事工作的杨靖远弄了个脸红脖子粗,顿时下不来台了!

    邢仁甫这话,不仔细琢磨的话,会以为是无意中发脾气。但要是一仔细捉摸,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一种不正常的味道,那就是地方武装、或者是地方干部与主力部队、外来干部的矛盾!

    历史上,虽然冀鲁边抗战形势很残酷,三十一支队一开始就处境艰难,几次派人向河北省委、向冀南方面求援,但等到河北省委的干部到冀鲁边后,成了领导,冀鲁边区就开始产生军政矛盾。到五支队、津浦支队挺进冀鲁边后,军政矛盾非但没有化解,反而更加严重,一致当时曾国华提出消灭刘彦臣部,竟然在军政委员会会议上有其他同志反对。最后,曾国华果断率领五支队消灭了刘彦臣部,并向师部报告,请求派更高级的领导到冀鲁边坐镇指挥,这才有了肖华威震冀鲁边的一系列故事。

    按说,现在和历史上的情况大不相同,萧四明、王麓水率领先遣支队挺进冀鲁边后,连战连捷,接连收复几座县城,威震冀鲁边,受到冀鲁边人民的拥护和欢迎,不应该产生历史上那样的军政矛盾的。但世事就是那么奇妙,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也不知道邢仁甫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就是因为一个三十一支队整编,说话竟然一点都不客气了。

    这哪能行?

    于是,会议马上就转向了,由讨论主力扩编编成了政治